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正文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

[04-08 13:29:02]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444

概要:【片段二】 韩老师:我觉得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比如,在课堂中,学生说到“一只蛇”时,教师没有评价,这里应该帮助纠正。 陈:既然你们都提到了“一只蛇”的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有必要问问 李老师,看她当时为什么没处理? 李老师:当时我太慌了。 陈: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慌? 李 老师:因为课前出了一点小意外。 陈:如果课前没有出现意外,在平时你的课堂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 【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只蛇”没有及时纠正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谁没有偶然的失误呢?”当参与者都纠缠在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让授课教师感觉到议课者在小题大做,就可能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怎么办呢?一是不纠缠,二是把问题抛给上课教师,我相信上课教师自己是明白该怎么办的,对这样的问题,他人只需要提醒,而不需要指手画脚。这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也是让参与者理解和尊重授课教师的一种方式。】 李老师:出现过,但很少。出现的话我会让该学生将所说的再重复一遍,问其他学生“对于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听出了什么?”或者我直接给他指出来。 陈 教授:刚才李老师说得真好。看来教师走进课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四,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片段二】
韩老师:我觉得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比如,在课堂中,学生说到“一只蛇”时,教师没有评价,这里应该帮助纠正。
陈:既然你们都提到了“一只蛇”的问题,那我们现在就有必要问问 李老师,看她当时为什么没处理?
李老师:当时我太慌了。
陈:我们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慌?
李 老师:因为课前出了一点小意外。
陈:如果课前没有出现意外,在平时你的课堂中是否出现过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
【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只蛇”没有及时纠正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谁没有偶然的失误呢?”当参与者都纠缠在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让授课教师感觉到议课者在小题大做,就可能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怎么办呢?一是不纠缠,二是把问题抛给上课教师,我相信上课教师自己是明白该怎么办的,对这样的问题,他人只需要提醒,而不需要指手画脚。这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也是让参与者理解和尊重授课教师的一种方式。】
李老师:出现过,但很少。出现的话我会让该学生将所说的再重复一遍,问其他学生“对于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听出了什么?”或者我直接给他指出来。
陈 教授:刚才李老师说得真好。看来教师走进课堂还是不要慌张好。如果不慌张,当学生说错时,教师的追问“真的是‘一只蛇’吗?你见过蛇‘跑着跑着’吗”,学生就会意识到出了问题,从而改正过来。
【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议课中的“恕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议课中中的“仁道”,把发现和改进的机会留给他人,使他人在议课中得以表现和实现,这是我们在议课中需要修炼的“仁道”。在这里,把自我调整的机会留给做课教师是更合适的处理方法。】
韩 老师:课前 李老师让我们帮助她关注此课的写作顺序是放在课前处理还是放在课后处理好?我个人认为李老师放在课后处理这种方法还是很到位的。
陈 教授:那让我们问一问 李老师原来怎么设计,这节课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
李老师:此课前面教过几篇写景文章,教学第一课《观潮》时,写作顺序比较清楚,我就

www.youer8.com 设计了先读课文,了解课文的顺序,再深入理解课文。但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并且阻碍了学生对下文的学习,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三课的时候,我调整了顺序,先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之后,再谈作者的写作顺序。学生比较轻松地就总结说了出来。这一节课,我把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我觉得学生能更清晰地理解写作思路。
【说明:议课的活动不是就行为讨论行为,而是通过询问把支撑行为的背后的缄默的教育观念揭示出来,在对话中围绕这些观念和想法展开讨论,使参与者能够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做正确。议课中的分享,不是分享行为,而是分享彼此的思想,分享议课中所产生的新思想。】
【片段三】
翟老师:小学语文课标强调“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针对这节课,我想问一下,是重人文性的教学,还是重工具性的教学?
陈:具体到这一篇文章,你认为写景文章的人文性如何体现?
翟 老师:(沉思……)
陈:我想,在提出问题之前,我们自己还可以先琢磨琢磨。现在,你可以问一问你身边的老师,也可以问问作课的 李老师。
李 老师: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人文性体现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喜欢生活。
翟老师:本课,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出现哪些颜色,学生说了很多,其中有绿色,蓝色。对于这些颜色会不会出现,我没有查资料。我想问,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随意想象,我们教师该怎么办?
陈:你可以问一问 李老师,让她说一说。
李老师:我查阅了资料,火烧云的时候会出现学生说的那些颜色,只不过,是红色,黄色,紫色出现的多,面积也大,而像绿色等就很少。所以我没有否定他们的意见。
【说明:促进思想的方式不仅仅在于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也在于促进参与者承担思想的责任,与自己对话,从而养成思考和自我提问、解决问题的习惯。面对翟老师的提问,我有一个反问和一个提醒。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号和提醒所起的作用——在后面,翟老师在提出新的问题之前,就有了一个说明“对于这些颜色会不会出现,我没有查资料”。培养一种更加负责任的参与态度和参与方式有了效果。】
【片段四】
王 老师:我有一个建议,李老师可以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一排比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
陈:你这个想法很好。如果我是作课老师,我就会问:要把你的建议用于实践,你觉得可以从哪些地方节约出时间?如果你来教,你又怎么处理?
王 老师:让我想一想。我觉得,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及小组合作的环节就可以节省出时间来。我可能这样做……
【说明:议课需要一种“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同在”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这里的“同在共行”就是让提意见者不要只是成为批评者,而要首先成为建设者,在增加教学内容和环节的时候,先做减法,然后再做加法,以保证新的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操作性。】
三、围绕学习讨论课
议课坚持以学论教,致力追求教学有效性。我 2005 年在山东淄博主持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教学内容为《冬日看海人》,就致力于围绕学习来讨论课堂教学来议课的。
(一)观察从学生出发
陈大伟: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语文课。我想采用这样的思路:从行为入手讨论支持行为和技术的理念,思考怎么样
通过改变理念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对B老师的《冬日看海人》,大家已经看过完整的课堂录像,在这里我们再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围绕片段展开讨论。看的时候,我请大家注意观察学生,并想一想你会讨论哪些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组织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