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做“妈妈老师”,让幼儿感受幼儿园这温馨的家 托班宝宝最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因此,要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从家庭的温馨和爱中走进陌生的幼儿园生活,就需要我们创设温馨的环境、象妈妈一样爱的情感氛围。也就是托班的老师必须具有做幼儿“妈妈”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依恋,才能使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和他们交上朋友。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和他谈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同时,提出适切的要求……,渐渐的,他由找爸爸妈妈到找老师……当然,做幼儿的“妈妈”,只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熟知他们的年龄特点,心里需求,也就是拥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实践。这样使幼儿既能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又能获得妈妈般的爱。 2、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培养 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喜欢听故事,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组织中,以她们熟悉喜欢的情境角色,伴以儿歌的形式进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编和借鉴许多儿歌伴以情境的讲述,让幼儿学会了正确地入厕、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阶段总结-2017年12月1,标签:幼儿园课题研究,幼儿园教学研究制度,http://www.youer8.com
1、做“妈妈老师”,让幼儿感受幼儿园这温馨的家
托班宝宝最依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尤其是母亲的爱。因此,要使他们更快更好的从家庭的温馨和爱中走进陌生的幼儿园生活,就需要我们创设温馨的环境、象妈妈一样爱的情感氛围。也就是托班的老师必须具有做幼儿“妈妈”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得到他们的依恋,才能使他们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才能和他们交上朋友。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和他谈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同时,提出适切的要求……,渐渐的,他由找爸爸妈妈到找老师……当然,做幼儿的“妈妈”,只有耐心和细心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熟知他们的年龄特点,心里需求,也就是拥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实践。这样使幼儿既能得到科学的生活指导,又能获得妈妈般的爱。
2、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培养
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就是爱模仿、喜欢听故事,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组织中,以她们熟悉喜欢的情境角色,伴以儿歌的形式进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编和借鉴许多儿歌伴以情境的讲述,让幼儿学会了正确地入厕、点心、洗手、穿脱鞋子的能力。如,入厕时,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尿尿》,以多种小动物到处撒尿不卫生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厕所小便。以小手真能干的儿歌“左拉拉、右拉拉、前拉拉、后拉拉”引导幼儿把裤子提上。洗手时,以“小水珠乘滑滑梯去旅游”的故事引导幼儿洗手时把手放低,防止溅出。以“哭泣的小水珠”引导宝宝节约用水。穿脱鞋子时,以儿歌“小脚丫去旅游”激发幼儿穿鞋的兴趣,及正确的穿鞋方法……
不错的二、一日活动中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日常生活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环节,生活即教育,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也就是说,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例如:洗手前挽袖子,我们可以这样说: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们编成了顺口溜:拧开水管,淋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摘下毛巾擦干手。穿鞋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鞋子的正反问题,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学习了儿歌:两只小鞋,一对朋友,穿错生气,撅嘴歪头,穿对高兴,点头拉手。来检查时这样做: 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若能摸到鞋钎,就是穿对了,若摸不到,就要把两只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例如Xx不会入厕,每次老师组织孩子们入厕,他都说“不”,不是因为没有尿而不去,当老师送他入厕时他会不情愿的跟老师去,老师不去送他时裤子却总是湿漉漉的,是因为在家时都是小嘴巴一喊,家长就会第一时间帮孩子脱裤子,孩子从来不自己动手,习惯了衣来伸手。而在幼儿园,没有了家长的精心照顾,便不知所措。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结合孩子的特点,考虑到孩子刚入园时的一些情况,我们决定先从一个方面入手,比如吃饭,重点抓一方面的同时其它方面同步进行,争取让孩子几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吃饭是生活总非常普通的一个环节,但对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看到饭在发愁,不知如何下手,自己在家从来没吃过饭,都是奶奶、姥姥来喂的;有的孩子撒饭粒等等,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培养和练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不错的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提高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鼓励她:“你真棒”、“你真能干”……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因而,作为教师能做到为了孩子的发展与家长进行真诚地沟通,这将会为幼儿的发展填入了动力。因为幼儿是多元的,他有一百种语言,老师读不懂的父母可以读懂;父母读不懂的老师可以读懂,在家园的联手下,相信我们更能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思、所想……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园的同步配合和同步促进方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幼儿园专题研究,幼儿园课题研究,幼儿园教学研究制度,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专题研究
上一篇:一种玩具多种玩法:沙包(推荐)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阶段总结-2017年12月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