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备课重在深度1、 教参是指南。有些老师备课不喜欢看教学参考书,而是翻看其他的各种资料,我很不赞成,因为这样做难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编者的真正意图。前段时间武穴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讲课比赛。其中有5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确定起跑线。这是教研室特意安排的,这种几个人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叫做同课异构。 “确定起跑线”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参上写得很清楚是让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全长”之差,也可计算“周长”之差得到各跑道起跑线应该相差的距离,两条相邻跑道的差实际是2.5π。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参,而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计算各个跑道的长,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非常小。因为整节课就在枯燥的计算中过去的,没有把握好重点。作为新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教参作为教学的必备教学资料,最好在备课前,把教参关于那节的内容通读一遍,再来开始设计教案。我们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争论的教学问题,最后
怎样上好一节课,标签: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youer8.com一、备课重在深度
1、 教参是指南。
有些老师备课不喜欢看教学参考书,而是翻看其他的各种资料,我很不赞成,因为这样做难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编者的真正意图。前段时间武穴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讲课比赛。其中有5位老师同上一节课:确定起跑线。这是教研室特意安排的,这种几个人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叫做同课异构。 “确定起跑线”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参上写得很清楚是让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不仅可以通过计算“全长”之差,也可计算“周长”之差得到各跑道起跑线应该相差的距离,两条相邻跑道的差实际是2.5π。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参,而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计算各个跑道的长,从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获非常小。因为整节课就在枯燥的计算中过去的,没有把握好重点。作为新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教参作为教学的必备教学资料,最好在备课前,把教参关于那节的内容通读一遍,再来开始设计教案。我们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些争论的教学问题,最后以什么为准?只有教参才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2、 教材是例子。
我们的教学除开体育课,都有教材。那么怎样使用教材呢?我认为是尊重教材但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呈现知识的方式就只有一种,而我们的学生实际又可不相同。我们应该灵活地处理。比如: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有一个9+几的内容。教材是这样呈现的:小学生开运动会。运来一些饮料分给运动员,问还有多少盒?箱子里装9盒,旁边有4盒。情境图上呈现了三种算法:把一盒放进去,就是十盒,还有三盒,10+3=13盒,其实这就是凑十法。点数法,一个一个地数。还有接着数数法。从9往后数,10、11、12、13.那么我们怎样来应用教材呢?就是要记住教材只是呈现知识的例子,而不是真理。而我们有的老师再讲到这节内容时,问学生9+4=13是怎么想时,学生就想到了凑十法,非常简单。但是老师为了按照教材来讲,他反复地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来启发去,学生终于知道了点数法和接着数数法。我们来反思一下,这样的教学有作用吗?我们提出计算多样化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有学生这样算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错了。但是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些较低层次的方法,我们何必要纠缠不清呢。因为学习数学就是要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计算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的,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凑十法的简便,从而逐渐认可并学会使用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千万不要受教材的限制,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名师是榜样。
名师是富有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我们应该多向名师学习。那么,怎么样向这些名师学习呢?我给大家提供两种方法。第一是:网上搜索名师课堂实录。因为实录把师生的交流非常完整地写出来了,我们在看得时候就能够知道老师是怎样处理各个教学问题的。比如你想上作文课,你在百度搜索上输出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就会有很多课例可让大家看。如果你不知道特级教师的名字,你也可以直接输入特级教师作文教学实录。比如数学课上《因数和倍数》,你就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特级教师讲因数和倍数的课堂实录,相关信息任你选择。第二是观看课堂视频。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们可以在新浪UC的空中课堂中参加听课,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八点都有特级教师讲课。你们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我们要明确一个学习目标,学名师是为了学习他们的评价语言,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方法。但是现在有些老师喜欢抄名师的教案,这是非常不好的。打个比方:大家出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是别人带坐车去,那么过了一些日子后,你还能够找到原址吗?而如果是你自己通过问路或者按照地图去找的,一定印象非常深刻,难以忘记。对于抄写别人的教案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教学设计,一定不能成就一节好课。所以说名师教学是榜样,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复制品。
二、讲课贵在灵活
怎样把我们好的教学预案用好,还需要我们老师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应变能力。
1、 变化语调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抑扬顿挫的语调才能吸引他们。丰富生动的语音语调是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苦练。
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有师问生答,师讲生问,生讲师评,生问生答等方式。生问生答就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觉得很新鲜,而且学生在讲的时候容易暴露他们的错误,我们就可以真好利用错误资源来讲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师问生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关于发言的方式。我们老师一般都是点举手的同学来发言。但从我多年的实践来看,单纯的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势必会让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认为自己不举手,老师就不会让他发言,他们很难专心投入学习。如何进行改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点名和举手相结合的发言形式。如果想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就用座位点名和随机点名、开火车发言方法,这样既能给每个同学均等的发言机会,又能够促使每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个点名的将会是谁。如果教师想了解学生还有什么
3、有效启发
我们现在采取的教学一般都是启发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然要启发教师就要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学校每年进新老师,让他们面试时,都要让他们上一节课。大凡给我们留下较好印象的都是会提问的老师,而一些不会启发或者乱用启发教学的老师总是让课堂显得尴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