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班级管理小学生的耻感与耻感教育» 正文

小学生的耻感与耻感教育

[10-19 15:56:2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班级管理   阅读:8356

概要: 2.关爱或批评?──学校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耻感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耻感的培养,蕴藏在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之中。而小学教师的耻感教育方法,则是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很多关于自尊水平与耻感的研究都表明,高自尊对成人负面耻感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低自尊则对其有激发作用。这一结论同样在学龄前儿童和大龄儿童身上得到了验证。也就是说,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和耐心,多一些欣赏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自尊的满足感,对于耻感的认知也会趋向积极方面,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然而,笔者通过访谈和实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小学耻感教育,都是靠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和小学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来体现的。在思想品德课上,鲜有教师会用生动的事例与活动来教导、培养学生的耻感,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且由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一般都由班主任代教,导致这些课往往成了班主任们批评学生的“训导课”;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们往往缺乏爱心,一味地批评与责备,忽略了 www.youer8.com学生真正的内心需要与潜在的伤害。而教师们对小学生严厉的批评甚至挖苦,则成为引起学生消极耻感的重要原因

小学生的耻感与耻感教育,标签: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http://www.youer8.com



    2.关爱或批评?──学校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耻感



    学校教育对小学生耻感的培养,蕴藏在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之中。而小学教师的耻感教育方法,则是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很多关于自尊水平与耻感的研究都表明,高自尊对成人负面耻感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低自尊则对其有激发作用。这一结论同样在学龄前儿童和大龄儿童身上得到了验证。也就是说,对学生多一些关怀和耐心,多一些欣赏和鼓励,会使学生产生自尊的满足感,对于耻感的认知也会趋向积极方面,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然而,笔者通过访谈和实习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小学耻感教育,都是靠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和小学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来体现的。在思想品德课上,鲜有教师会用生动的事例与活动来教导、培养学生的耻感,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且由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一般都由班主任代教,导致这些课往往成了班主任们批评学生的“训导课”;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们往往缺乏爱心,一味地批评与责备,忽略了

www.youer8.com 学生真正的内心需要与潜在的伤害。而教师们对小学生严厉的批评甚至挖苦,则成为引起学生消极耻感的重要原因。而所谓的“差生”,很多时候就是在教师不断的批评中导致了过度自卑,以至于自认为“我就是这样,无可救药了”,从而变成了真正的品行不端“差生”。以下是笔者总结的由于过度的消极耻感造成的“差生的形成”模式图:



    过度批评→伤自尊→过度自卑→



    产生消极耻感→认同“我是差生”



    实际上,每个孩子天生对赞许有热切的渴望(爱与被尊重的需要),从上课时举手发言想获得老师的肯定就可以看出。笔者在无锡某小学任教过程中曾几次尝试发掘几个“差生”的潜力,对他们的努力和成绩给予鼓励和肯定,以下是一个课堂实例:



    【案例4】知耻的“差生”更需要关爱



    翌晨是一个害羞的男孩,由于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他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偶尔被提问时,也总是低着头,声音很小,极度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差生”身份感到羞耻和自卑。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翌晨喜欢读课外书,周记也写得很认真。在一次讲评考卷的时候,针对口语交际中“你喜欢读哪些课外书,说说为什么”这道题,我特意当众读了翌晨的答案,并让他对自己的答案作出解释。一开始,他还是很胆怯,声音发颤,说出的语句也不通顺。笔者没有批评他,继续用鼓励和欣赏的目光看着他,渐渐地,他声音大了起来,为同学们认真讲述了《好兵帅克》这本书的内容,脸上也露出被赞许后的愉悦神色。叉过了几天,在修改病句的练习中,翌晨把几个难度大的句子都改正确了,笔者在其作业本上批上了一个大大的“100分”,再次当众表扬他的努力和聪颖。那一刻,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下来的日子,翌晨的语文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对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信心,让他们战胜自卑,避免被瞧不起的消极耻感,是使小学生获得自信、充分发挥个人潜力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巨大,正确的引导、积极的鼓励对培养小学生的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小学生耻感教育也要以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笔者选取了几个关键词,概括出小学生耻感教育中应当注重的原则:



    (1)生动──让认知变得丰富有趣



    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教师如果还沿用以前德育的“老办法”,一味用死板的说教和批评对学生进行耻感教育,肯定不能达到教育目的。无论是讲故事、围绕典型实例展开讨论,还是角色扮演,都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加深学生对耻感的认知与理解。



    (2)真诚──让情感在交流中萌发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人际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的交际行为是相互的,即:你对别人如何,别人就会对你如何。耻感教育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际和交流的过程。如果想让学生对耻感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把对做错事应该产生耻感这一认识内化为主观的情感体验,就要用真诚的交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以情动人,以真诚换真诚,让学生从内心里感悟到在何时应感到羞耻,改正错误,“耻所当耻”。



    (3)尊重──让行动成为自觉



    很多老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后都喜欢用严厉的批评、讽刺挖苦和惩罚的方式来唤起学生的耻感,殊不知,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自我认同感形成的阶段,这种方式很容易伤害小学生脆弱的自尊心,产生负面的不良效果。只有当教师将心比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时,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才会真正接受你的指导与教育,自觉践行道德的行为。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耻感教育是动态的、灵活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总的来说,要以欣赏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切忌没有原则的侮辱和批评,要让学生在生动和真诚的环境中把知耻明理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增强其“积极耻感”,成为一个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人格健全的人。

上一页  [1] [2] [3] 


Tag: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教育范文 - 班级管理

上一篇:尝试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