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这个学期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书是他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集中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的教育表达很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纵观全书,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等等,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一接触到这本书,就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做最好的老师”,看到书名,我不禁联想到某知名电器品牌的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语,受其影响曾经我是那样执着的认为想做到最好是多么不易,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李老师的这本书就是那么地肯定告诉我们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老师,书中开头他便提出了“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全书围绕一个“爱 ”字展开,他明确阐述出他对教育的理解: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这个学期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本书是他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本书集中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的教育表达很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纵观全书,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等等,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一接触到这本书,就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做最好的老师”,看到书名,我不禁联想到某知名电器品牌的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广告语,受其影响曾经我是那样执着的认为想做到最好是多么不易,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李老师的这本书就是那么地肯定告诉我们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要想做最好的老师,书中开头他便提出了“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全书围绕一个“爱 ”字展开,他明确阐述出他对教育的理解: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他还提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通过阅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他对学生的热爱无不打动着我们。他的这种爱从何而来呢?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在他的教育世界里他成功了,但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任何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全书分十章来介绍他25年教育生涯的经历、实践与感悟,25年,李老师始终与学生在一起,他的心与学生的心始终紧紧地贴在一起,并以此为荣。这一切皆因有了“做最好的老师”这一信念。25年,李老师成了“教育专家”,获得许多荣誉和头衔。这一切就是他想“做最好的老师”“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结果。
走进李老师,聆听了他的心声,使我对师爱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需要“爱”,但也许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如何表达我们的爱!作为教育者我们认为只有一个“严”字,才是对学生的爱。曾经学生在课堂上稍微乱动一下,或者是乱摸一下鼻子和眼睛,我都会很严厉的对他批评,当时我认为这是对学生好,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然而仔细想想在这样的“政策”之下培养出的孩子再优秀,可是他会离你越来越远,读了李老师的书,我知道他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主动邀请学生和他一起到郊外踏青、野炊,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唱歌、做游戏,他对孩子的爱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多的体现在课堂之外,而他和孩子们的友谊也正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李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唤醒了我心中的童心,我也认识到之所以我会对学生的要求过于“高压”是因为我缺少了那一分童心,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成人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变成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而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并不真正的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在教育时“向学生学习”,并且大声疾呼真诚地为此努力着,努力追求成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我们不妨也试着带着一份童心走进孩子的心里。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李老师书中那发人深省的观点不得不让我折服,李老师说,“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不仅由教师所谓的师德决定,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蕴涵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或教学时决不可能是单向的,因为他面对的是同样有着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教育的实施必然是师生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赖于学生多方面合作—即使是一种被动合作,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在教育中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对教育的那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这又正如雷锋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读了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念后,不得不让我深深反思、反省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此后课堂中,我也将爱心发挥到及至,把平等真正带进课堂中,所以当某孩子上课注意力没有集中时,我抛弃过去暴风骤雨般的数落,用自己一颗从爱出发的真诚的心与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不但感动了孩子也震撼了自己!于是班级里多了很多学习积极刻苦的学生,多了许多许多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
从李镇西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这与目前我们教育中所提倡的判断学生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分数的教育理念相一致!他提出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书中对人才的定义是:这类人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李镇西老师认为,这正是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