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在 www.youer8.com教学“数一数”的时候,学生在数男孩的个数时发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有9个男生,有的学生认为有10个,有的学生认为有11个,并且相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公布答案,学生不一定信服。如果让他们再数一数,由于思维定势,他们也不一定能找出是否出错。这时,就需要让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说:“到底有几个男生呢?老师也弄不清楚了,就请同桌合作共同数一数,看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只听“这个不是男孩,是女孩,虽然他带着帽子。”“你丢掉了1个,这个也是。”学生数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教室里渐渐地静了下来,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他们已经讨论出问题的答案了,于是就问:“到底有几个男生呀?”“10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其效果远远胜于教师千言万语所起的作用。实践操作——让学生“做”出趣味来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
“好玩的”数学 ——对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几点建议,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http://www.youer8.com在
www.youer8.com 教学“数一数”的时候,学生在数男孩的个数时发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有9个男生,有的学生认为有10个,有的学生认为有11个,并且相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公布答案,学生不一定信服。如果让他们再数一数,由于思维定势,他们也不一定能找出是否出错。这时,就需要让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地说:“到底有几个男生呢?老师也弄不清楚了,就请同桌合作共同数一数,看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只听“这个不是男孩,是女孩,虽然他带着帽子。”“你丢掉了1个,这个也是。”学生数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教室里渐渐地静了下来,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他们已经讨论出问题的答案了,于是就问:“到底有几个男生呀?”“10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其效果远远胜于教师千言万语所起的作用。实践操作——让学生“做”出趣味来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你就记住了;你做了,你就理解了。”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好玩”。
1、摸一摸,在活动中领悟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如“长方形的周长”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发现真理:1、请从一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来研究长方形四边的总长度?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通过“量”,有的说通过“折”,有的说通过“滚动”等等。3、小组合作动手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滚一滚、议一议、说一说。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观察、实践、比较、争辩、归纳……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和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获得知识的本身。
2、摆一摆,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操作,通过摆一摆,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我便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先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玩一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和比较狭窄的知识面,决定了在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易忽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变化规律。因此,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操作,教师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每人先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就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总之,动手操作给了学生开阔的思路,发散思维的翅膀,它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与勇于向传统挑战的创新精神撒下了宝贵的种子。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数学日记——让学生闪耀智慧的光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到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大家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发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从而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好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则是一座连接生活与数学的桥梁。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用“数学眼光”去看社会,培养学生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一篇篇的数学日记,我看到了希望,虽然有些日记还很稚嫩,但我发现这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已经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了。例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的铅笔长大约是2分米,我走一步大约40厘米,从教室前门走到后门大约是12米;一包香烟10元钱,吸一支就要用掉5角钱。吸烟有害身体,而且浪费钱,我要让爸爸改掉吸烟的坏毛病;今天我帮妈妈买酱油,每瓶3元4角,我给营业员5元,她应该找我1元6角;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菜,虾20元一千克,我买2千克,就要付20×2=40(元)……类似上面的日记很多,我只是举些例子,孩子的语言比我充满童趣。虽然这些日记质量不是很高,但由于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努力在生活中寻找的结果,因此,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记数学日记,学生能更多地从生活中获
www.youer8.com 取了数学知识、增长了数学才能,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数学枯燥,相当于站在花园外,说花儿都不好看。其实数学就是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乐园。打开她,你将走进一个充满魅力的广博天地:那神奇的想象空间、另类的思维视角、忘我的游戏精神、独特的精神哲学……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她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想说“中国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你给他们一根羽毛,他们就可以飞,你给他们一滴水,他们就可以看见大海。”因此要敢于“放”,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放开双手,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