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太阳系》教学反思» 正文

《太阳系》教学反思

[04-03 19:23:20]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阅读:8116

概要: 《太阳系》一课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认识太阳系,第二环节: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本人一共经理了一下过程。方案一:降低难度,画图 课前,教师准备太阳系各星球的轨道图,希望在课堂上学生在轨道图中画出八大行星,在绘画的同时发现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但本方式第一没有注重大小、距离之间的比列关系,第二也没有学生思考的环节,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被否定。方案二:逐步建模 教材中提到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它星球的直径是多大?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两组数据如果同时计算,对学生而言难度太大,而且在教室中无法完成建模,因此,本人在教学不要求学生一次性得出建模数据,而是分步完成,第一步,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短为5.8毫米,其他星球距离太阳有多远?得出结论后,在不考虑星球大小的情况下第一次制作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五颗星球无法按照数据摆放,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考虑星球的大小,为完善模型,本人让学生按照已有的比例尺进行第二次计算,计算各星球大小,可是这次计算后发现最大的木星

《太阳系》教学反思,标签: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http://www.youer8.com
 《太阳系》一课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认识太阳系,第二环节: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而建太阳系模型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本人一共经理了一下过程。

方案一:降低难度,画图

       课前,教师准备太阳系各星球的轨道图,希望在课堂上学生在轨道图中画出八大行星,在绘画的同时发现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但本方式第一没有注重大小、距离之间的比列关系,第二也没有学生思考的环节,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被否定。

方案二:逐步建模

       教材中提到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它星球的直径是多大?与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两组数据如果同时计算,对学生而言难度太大,而且在教室中无法完成建模,因此,本人在教学不要求学生一次性得出建模数据,而是分步完成,第一步,把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短为5.8毫米,其他星球距离太阳有多远?得出结论后,在不考虑星球大小的情况下第一次制作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五颗星球无法按照数据摆放,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考虑星球的大小,为完善模型,本人让学生按照已有的比例尺进行第二次计算,计算各星球大小,可是这次计算后发现最大的木星直径也只有0.001毫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制作模型。

       在这一情况下,本人询问学生,既然我们无法按照已有的数据无法制作,有没有办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模型?在学生讨论后,学生决定放弃大小比例,转而制作九个大小不一的圆球,以此代替太阳和八大行星。

       本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型制作的难题,但问题也很多。最主要问题是,建模过程中的环节过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但是过多的环节让学生逐步丧失了积极性和探究热情,到最后,大多数学生已不再参与到教学中。

方案三:注重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提出建模方案。

       当教学进入第二环节后,本人首先进行的是课本中数据表格的各项分析,解答,远近、大小、一日长短、一年长短等问题,然后转入到建模过程中,提问,“我们能否利用课本中的数据直接制作模型?不行,该如何做?缩小到多少是合适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当学生得出他们的数据后,各小组开始建模活动。

       本方案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但问题在于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找到适合建模的所需数据,反复商讨过程中浪费了太多时间。

       三个方案,逐步改进,改进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本人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在以往教学工作中。对于《太阳系》这类有操作难度的课程,往往采取的是回避态度,回避了教材,回避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回避了对自身的锻炼与提高。虽然最终方案还不是足够完美,但对于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理。


Tag: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小学科学 -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上一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太阳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