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三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配套试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沪教版)» 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沪教版)

[01-21 22:29:10]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三年级语文配套试卷   阅读:8737

概要: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沪教版)一 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上√。1.邻家小狗冲着我一个劲地叫唤。chōnɡ()chònɡ(√)2.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jǐ( )jī(√ )3.蜉蝣朝生暮死,一生活不到一天。zhāo(√ )cháo()4.我正纳闷,树后出现了女主人的笑脸。mèn(√)mēn()二 下面带点的字有多种意思,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你选一选,在括号里打上√。1、探路①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 )②做侦察工作的人( )③看,望( )④向前伸出( )2、敏锐①锋利,同钝相对( )②勇往直前的气势( )③急剧( )④感觉灵敏( √ )3、容颜①脸;脸上的表情( √ )②体面,面子( )③颜色( ) www.youer8.com 三 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句子。1.盛开着 菊花 千姿百态 公园里 颜色各异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沪教版),标签:三年级语文试卷,http://www.youer8.com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沪教版)

  一 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上√。

  1.邻家小狗着我一个劲地叫唤。

  chōnɡ(  ) chònɡ( √ )

  2.他的声音乎听不见。

  jǐ(   ) jī( √  )

  3.蜉蝣生暮死,一生活不到一天。

  zhāo( √  ) cháo(  )

  4.我正纳,树后出现了女主人的笑脸。

  mèn( √ ) mēn(  )

  二 下面带点的字有多种意思,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你选一选,在括号里打上√。

  1、探路

  ①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 )

  ②做侦察工作的人(  )

  ③看,望(  )

  ④向前伸出(  )

  2、敏锐

  ①锋利,同钝相对(  )

  ②勇往直前的气势(  )

  ③急剧(  )

  ④感觉灵敏( √ )

  3、容颜

  ①脸;脸上的表情( √ )

  ②体面,面子(  )

  ③颜色(  )

www.youer8.com

  三 把下面的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句子。

  1.盛开着 菊花 千姿百态 公园里 颜色各异 的

  公园里盛开着千姿百态颜色各异的菊花。

  2. 诗情画意 充满 九寨沟 一个 是 人间仙境 的

  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四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头发

  你知道吗?一根头发可以承受100克重量而不断。这就意味着你头上的12万根头发在理论上可一同承受12吨的重量。然而,请不要在家里测试那长在你头上的头发——这样做,你头皮表面下的发根会极其迅速地脱落,所以,这项试验只能在剪下的头发上做。

  头发可以吸收它自身重量45%的水分,它会膨胀,并且直径增大15%。

  每天,我们平均要掉50—100根头发,这就意味着一年平均有3万根头发要脱离我们,在别处开始它们新的历程。

  如果你持续拉伸湿头发,它能被拉长50%,那就是为什么雨天不能保持你的发型的原因。

  亚洲人的头发需要大约100克的拉力才可折断,持续拉伸可拉长55%。

  欧洲人的头发只需80克的拉力就可折断,持续拉伸可拉长50%。

  非洲人的头发只要60克的拉力便可折断,因为它只能拉长40%。

  1.读了短文,你对自己的头发有了哪些了解?请你用简要的话写下来。

  我们人的头发,大约长有12万根头发,一根头发可以承受100克重量而不断。每天平均掉50-100根,一年平均有3万根头发要脱离我们。头发具有一定的拉伸强度,吸水后会膨胀。

  2.读最后3小节,想一想句子中加粗的3个字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3小节中的第一节,运用“才”字,表示方才的意思,为的是说明亚洲人的头发拉力强,需用100克的拉力方才可以拉断。而第二三节分别运用了“就” 和“便”两个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表示立刻和马上的意思。为的是说明欧洲、非洲人的头发拉力比较差,只需用80克和60克的拉力马上可以拉断。

  3.有个成语的意思就和头发承受的重量有关,你知道这个成语吗?

  有个成语的意思就和头发承受的重量有关,它就是“千钧一发”。

www.youer8.com

  五 语言实践活动。

  自然是神奇的。你对哪些自然现象特别感兴趣?请你选择一种,然后查找有关资料,自办一份小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展览会。

  【基本资料】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1] [2]  下一页


Tag:三年级语文配套试卷三年级语文试卷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 - 三年级语文配套试卷

上一篇:上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