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上海预初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1)» 正文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1)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阅读:8204

概要:19、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学习重点]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学习难点]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着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板书课题:出塞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问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着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1),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19、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学习重点]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

  (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着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问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着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

  “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www.youer8.com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www.youer8.com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大意归纳: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

  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

  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

  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

  ①齐读三、四句。

  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

  ④指导朗读。

  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作业

  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出塞(唐·王昌龄)

  秦汉人未还无奈与悲愤

  但使不教怀念与希望

  【课外拓展】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kai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Tag: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上海预初语文上册:18、北京的春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