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上海预初语文上册:21、蜀鄙之僧(2)» 正文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21、蜀鄙之僧(2)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阅读:8383

概要:一、回顾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二、在朗读中感悟1.分角色朗读。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2.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3.聚焦“子何恃而往”: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⑤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吃、穿、住、行”等方面。)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首先在“

上海预初语文上册:21、蜀鄙之僧(2),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一、回顾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

  二、在朗读中感悟

  1.分角色朗读。

  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相同。

  2.点评,在点评中关注两个“子何恃而往”的语气。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读译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时可相机点出学文言文的一个小技巧--换词序理解(针对词语倒置句式)。

  ②分别问贫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一瓶一钵、欲买舟而下)

  ③研读:两处“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④从四川到南海要经过很远,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际的大海,贫者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贫者依然说--

  ⑤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形象的对比中体验贫者立志之坚。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来,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他将遇到哪些困难?(“吃、穿、住、行”等方面。)

  B.情境引读“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富者曰--

  三、升华感悟

  1.问: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阻挡贫者!贫者以一瓶一钵去南海,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的吧?那就赶快拿出笔,将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词句写下来。(教问可用自己的感悟来抛砖引玉。)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2.你还能讲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吗?

  四、拓展活动

  1.“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在这个小练笔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贫者和富者的身份)。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个故事也会有益于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练习讲这个故事,再讲给别人听。

  3.你是否有过“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功经历或反面教训?也可搜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以常常激励自己。

  小结:

  蜀鄙之僧

  贫一瓶一钵至

  二僧立志

  富欲买舟而下未能至


Tag: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上海预初语文上册:21、蜀鄙之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