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30.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导学案» 正文

30.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导学案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阅读:8507

概要:目标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重点难点: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体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过程:一、 导入: 1、 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2、 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2)成书大致

30.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导学案,标签: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http://www.youer8.com

  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体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过程:

  一、 导入:


  1、 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 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3)主旨及意义

  二、 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 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 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 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拖男挈女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体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吴承恩生平介绍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年轻时即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以文名著于乡里。他好奇闻,阅读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又喜读“善模写物情”的唐人《传奇》,从中吸取营养。这对他《西游记》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吴承恩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然而屡试不中。中年以后才补为贡生。以后在同乡名宦李春芳的“敦谕”下,入京候选,结果是“悠悠负夙心,作吏向风尘”(《春晓邑斋作》)。迫于家贫母老,他很不情愿地当了长兴县丞。不久,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后来又一度担任过品级与县丞相近而为闲职的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西游记》创作的时期不可确考,一般认为是晚年所作。

  吴承恩平生与沈坤、朱日藩、李春芳为莫逆之交。三人都通过科举考试而飞黄腾达。官至首辅的李春芳,曾在仕途上积极鼓励和帮助吴承恩。吴承恩还曾与吴中名士、先辈书法家兼诗人的文徵明和王宠交往,诗酒唱和,他们疏狂自傲,不合时流的精神风貌彼此相通。在长兴当官时,与后七子之一,当时正家居的徐中行有较密切的交往。晚年乡居,与在淮做官的陈耀文、陈文烛和邵元哲等结为翰墨交。陈耀文编选的词集《花草粹编》,与吴承恩所编的《花草新编》内容性质相近。陈文烛曾跟吴承恩一起商订《花草新编》,并为之作序。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Tag: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学习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 - 六年级语文课程同步

上一篇:第七单元 每周一诗导学案

《30.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