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幼教文章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观察记录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案例分析» 正文

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案例分析

[10-19 15:12:5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幼儿园观察记录   阅读:8331

概要:心理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对幼儿教师有利于营造温馨安全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行为的特性。 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1.研究对象.选取C市一所省级示范园的3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3位教师均接受过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工作年限在5~1O年之间,平时师幼关系良好,家长和园领导评价较高。2.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与访谈法。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通过笔录和录像的方式,对3位教师每天上午9:00一11:00在活动室和室外的部分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研究者还对园长、相应班级的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以获得更多的佐证材料。3.资料整理研究者对观察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如“11-05-09观察A”表示2011年5月9日对A教师的观察;“11-09—1 2访谈B”表示2011年9月12日对B教师的访谈;“11—10一19C班家长访谈”表示2011年1O月

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案例分析,标签: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http://www.youer8.com
心理环境对孩子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有赖于教师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对幼儿教师有利于营造温馨安全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教学行为的特性。   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1.研究对象. 选取C市一所省级示范园的3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3位教师均接受过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培训,工作年限在5~1O年之间,平时师幼关系良好,家长和园领导评价较高。 2.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法与访谈法。研究者以非参与者的身份,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通过笔录和录像的方式,对3位教师每天上午9:00一11:00在活动室和室外的部分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同时,研究者还对园长、相应班级的幼儿家长进行访谈,以获得更多的佐证材料。 3.资料整理 研究者对观察记录和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如“11-05-09观察A”表示2011年5月9日对A教师的观察;“11-09—1 2访谈B”表示2011年9月12日对B教师的访谈;“11—10一19C班家长访谈”表示2011年1O月19日对C班家长的访谈。   三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   1.善待犯错误的孩子 善待孩子的错误,就意味着宽容和接纳。一个宽容和接纳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而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善待孩子的错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孩子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   案例1.让小鱼歇一歇   一天,区角活动的时候,A教师正在指导美工区的孩子们折纸。突然,洋洋大声喊道:“老师!林丽捞小鱼了!”她应声望去,只见林丽正从鱼缸里往外捞小鱼,而且,已经有一条小鱼被放在了鱼缸外面。 “林丽,你在干什么?!”她大声制止林丽的行为,同时快步走到她的身边。林丽怔怔地站在那里,眼睛惊恐地看着老师,很显然,她被老师吓着了。 她的眼神使教师A意识到了自己的态度,A调整了情绪,蹲下身来,降低了声调问:“林丽,你为什么要把小鱼捞出来呢?”林丽怯生生地说:“小鱼游泳游累了,我想让它歇歇。”原来如此!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可是,小鱼离开了水会死的。”洋洋说。听了洋洋的话,林丽又把目光投向A,仿佛在向A求证。“是的,”A说,“小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它离开了水就像我们人离开了空气一样,会死掉的。你看,小鱼离开了水多难受呀!” 听到这儿,林丽飞快地拿起那条被捞出来的小鱼,把它放在了水里。 (11一06—22观察A) 像林丽小朋友这样,由于知识经验欠缺所犯的错误,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是很常见的。案例中的老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诉说,给了孩子正确的认知经验和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赞扬了孩子美好的用意,保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2.尊重孩子 幼儿期是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尊重作为孩子健康和谐成长的要素,对于孩子人格的初步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案例2.尿床以后   午睡过后,教师B在睡眠室开始整理床铺。当整理到佳佳的床铺时,她发现褥子上湿了一大块。“佳佳尿床了!”她赶紧找出了她的备用衣服,来到活动室,准备给她换裤子。 “佳佳,你尿床了吗?”她问。“没有!”佳佳对尿床的事情毫不犹豫地矢口否认。 佳佳的否认是她始料不及的。为什么她不承认自己尿床了呢?难道她穿着湿裤子不难受吗?佳佳用她那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教师B,教师的心猛然一紧:她不想小朋友们知道她尿了床!更不想当着小朋友的面换裤子! 教师B感到深深的自责。她只想到了佳佳应该换上干净的裤子,帮助她换裤子是她的工作。可是她却忽略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来到了佳佳的面前,轻声对她说:“噢,可能是佳佳睡觉时出的汗太多了,把褥子都浸湿了,让老师看看,你的衣服是不是也湿了?穿着湿衣服要着凉的。走,我们到睡眠室去,老师帮你换衣服,好吗?” 听完教师B说的这番话,佳佳好像如释重负,很乖地跟她到了睡眠室,把湿裤子换了下来。 (11一09—13观察B)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老师只看到了孩子的生理需求,忽视了孩子需要尊重的心理需求,像完成其他普通的工作一样去给佳佳换衣服,那么,很可能会给佳佳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对佳佳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3.和孩子多亲近 孩子对家长有着很强的依恋心理,他们在父母的身边,会感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当孩子来到幼儿园,顺利地度过分离焦虑期后,他们会本能地将这种依恋向老师身上转移。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用爱心建立师生之间亲密的情感。这样,孩子们会非常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教育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案例3.老师-抱抱我   “老师,我洗干净了!”“老师,看我的手!”“老师,抱抱我!”看着孩子们高举着洗干净的小手,看着孩子们着急让我抱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过去,每次户外活动回来后,尽管我总在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把手洗干净,可每次总会有些孩子“应付差事”,并设法逃避我的检查,为此我很伤脑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洗手呢?我想,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天,缺少在爸爸妈妈跟前撒娇的机会,如果能得到老师的拥抱,他们肯定会高兴得不得了。所以,户外活动回来后,我告诉孩子们:如果谁把手心、手背、手腕都洗干净,老师就会抱抱他。孩子们听完后,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还大声喊着“哇噻”。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1-7-4教师C访谈) 一个拥抱,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的确是一举多得。 4.帮孩子学会交往 当一个人融入集体当中,体验到被集体接纳和包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理体验。作为老师,应当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孩子学习交往的技能,优化交往行为,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案例4.不受欢迎的孩子   小强处处不让人,他喜欢的玩具,别人碰都不能碰一下,入园第一天,他就打哭了班上好几个小朋友。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也不愿跟他一起玩。 一天,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尝试垒高。由于小强来回地跑跳,刚垒起来的易拉罐被他踢得乱七八糟。小朋友们非常生气:“你别捣乱了。”可小强就是不听。冰冰跑来向我告状:“老师,我们不想跟小强玩了。”“那好吧。”我同意了冰冰的意见,把小强叫了过来。我在有意识地让小强体验一下失去朋友的孤独和寂寞。 过了一会儿,我问他:“你猜一猜,小朋友们为什么不喜欢小强?”“因为我打人、抢玩具、跟他们捣乱……”小强给自己列举了一大堆“罪状”,看来小强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正确认识的,只是缺乏自控力。“那怎样让小朋友们喜欢你呢?”我追问。“我不打人了,也不捣乱了。”小强说。“那好吧,”我说,“你试着跟冰冰他们去说一说,看他们能不能原谅你。” 小强快速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对冰冰说:“我不捣乱了,你们还跟我玩吗?”冰冰想了想,又看了看其他小朋友,没有人反对,就说:“行!”于是,小强认真地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起来。 (11—11—9教师B访谈) 让每一个孩子融入集体,体验被集体包容的幸福感,是老师的职责。在这个案例中的老师没有急于批评小强的行为,而是引导他通过体验、尝试、内化,有效地帮助他掌握了交往的规则,提高了他的交往能力,最终帮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   结果与讨论   幼儿园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需要幼儿教师懂得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运用合理的教学行为。案例中三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体察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内心感受 “爱花的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案例1中的教师A,在林丽把小鱼捞出来之后,没有简单地斥责,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善良用意,考虑到幼儿认知经验的局限性,及时体察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并给予幼儿充分的关爱,保护了幼儿的自主性,营造了宽松的心理空间。 2.保护幼儿隐私,维护孩子自尊 案例2中的教师B在幼儿尿床之后,设身处地考虑到幼儿此时心中的难为情,巧妙地帮助了孩子,这样就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和被尊重。案例3中的教师C的拥抱,顺应了孩子们的依恋心理,很好地满足了幼儿的心理安全需求,营造了温馨的心理环境。这样做都有助于幼儿时期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依恋。 3.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 个别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营造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是极为不利的。案例4中的教师B就在小强踢翻了别人的积木之后,引导他思考,帮助他体验到别人的不高兴,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会换位思考,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社会性技巧,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本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教育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1l041548)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二幼儿园沧州师范学院教育系)     更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请关注www.youer8.com18期专题: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Tag:幼儿园观察记录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园常用资料 - 幼儿园观察记录

上一篇:透过“温岭虐童案”谈教师心灵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