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咚咚姑娘》教学随笔 张月萍 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而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的知识体验进行交流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交流,如何设计好提问,使之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问要有诱导性,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颇有讲究的。“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是学生随口附和的回答,思维能力根本没有得到锻炼,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难点也就真的“难”突破。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提问时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四年级歌曲《咚咚姑娘》时,教学难点之一是:唱好顿音记号和休止符。为了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老师范唱,一次唱出了顿音,另一次忽略顿音,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好听?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再讲解顿音的有关知识,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教师再一次范唱,一次体现了休止符,另一次忽略了,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更适合表现啄木鸟的形象?为什么?”学生自然选择唱出休止符,这两个难点很快地就解决了。 《领唱秧歌》教学随笔 张月萍 本课中,我力求把自己对陕北民歌的那份热爱传达
音乐教师教学随笔,标签:音乐课教学反思,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http://www.youer8.com
《咚咚姑娘》教学随笔
张月萍
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简单过程,,而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的知识体验进行交流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交流,如何设计好提问,使之更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问要有诱导性,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颇有讲究的。“对”“不对”或“是”“不是”的回答是学生随口附和的回答,思维能力根本没有得到锻炼,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难点也就真的“难”突破。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提问时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四年级歌曲《咚咚姑娘》时,教学难点之一是:唱好顿音记号和休止符。为了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老师范唱,一次唱出了顿音,另一次忽略顿音,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好听?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再讲解顿音的有关知识,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接着教师再一次范唱,一次体现了休止符,另一次忽略了,然后提问。“哪一种唱法更适合表现啄木鸟的形象?为什么?”学生自然选择唱出休止符,这两个难点很快地就解决了。
《领唱秧歌》教学随笔
张月萍
本课中,我力求把自己对陕北民歌的那份热爱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爱听爱唱陕北民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是陕北民歌产生的基础。所以。我用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当我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讲陕北民歌的特点太难了,陕北民歌有两万多首。有信天游,道情,山曲,酸曲,二人台等等。学生不了解陕北,对陕北民歌了解的也很少。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发现,要想让学生认识陕北民歌,热爱陕北民歌就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陕北民歌的产生基础。这就需要了解陕北的地理特征,了解陕北的民间艺术,了解陕北人的性格特点民俗民风等。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欣赏,感受,体验,表现几个环节。同时又给学生搭建了多维的立体的学习空间。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视觉感官,从而调动学生的热爱陕北民歌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有自己的体验,因此在教学的第一环节我安排的是让学生感受陕北地区的民俗、风貌、地域特点及民间艺术,感受安塞锣鼓的热烈气氛,体验安塞锣鼓粗犷、豪放的气势和情绪,具体做法是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学生之间的议一议来进行的,虽然从内容的广度深度来说都非常有限,但已经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触感,因此可以说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铺垫,教学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模仿一下腰鼓的常用鼓点,最后引入《领唱秧歌》的歌曲教学,并在学生学会后让他们进行了歌伴舞形式的表演。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对陕北民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喜欢上了陕北民歌。
《三个和尚》教学随笔
张月萍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流传千古的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甘萍的演唱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魅力。最近,上了这堂课,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三个和尚》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以及括号中接唱部分的音准、节奏。针对这两个难点,我不想设计太过花哨的教学环节,而是采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法,注重实效。1、一字多音的演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听辨,听一听这个字应该唱几个音,然后引导学生唱一唱谱,接着学生就能准确地把它唱出来。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效果却不错。2、接唱部分的音准节奏。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去掉接唱部分,先学唱括号外的歌词。唱会后,再将括号里的接唱部分加进来,进行听辨比较,结果学生发现括号里的接唱部分跟括号外旋律、歌词都一样,只是多了感叹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歌曲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化解和渗透的原则来解决教学难点,选择合适合理的教学切入点,运用模仿、迁移、对比等各种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师在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对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攻克难关,顺利地完成歌曲的演唱,展现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来。
《山娃娃音乐会》教学随笔
张月萍
今天的音乐课,我和学生一起学唱了《山娃娃音乐会》这首歌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大原野、大自然是农家孩子活动的广阔天地。让我们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我们的快乐心情。通过教学,我深刻感受到,一位好的音乐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例如,就兴趣而言,我们知道,“兴趣”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来的喜爱情绪,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而音乐教学本身便充满了趣味,因此要做到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这一点并不难,只有最麻木的音乐教师才把音乐课弄得呆板无趣。
《山娃娃音乐会》这首歌曲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再加上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乐器唢呐的音色引入,可以说从曲调一开始放,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被音乐牢牢的吸引住了,全课学生是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在学生初步学会后,让他们起来为其他同学唱唱时,踊跃举手的同学举不甚举,没有轮到表演的同学的懊丧之情溢于言表。《山娃娃音乐会》这首歌为什么会如此受学生的欢迎,试分析如下:1、课前,我自己把歌曲作了比较好的练唱,所以在为学生教学时范唱的效果还是可以的,学生从老师的范唱开始对歌曲第一印象可说不差吧;2、歌曲本身对学生的吸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曲调容易上口,很好唱,又很诙谐、活泼、轻松……加上民族乐器的配合,很能打动人;3、教学安排比较合理,学生听的歌曲次数也比较多,安排了三次,可以说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比较深,但又不是特简单,一下子就听会了,还得经过集体的学习,才能达成对歌曲的掌握,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被牢牢掌握着……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音乐课教学反思,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小学音乐 -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上一篇:《咚咚姑娘》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