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二» 正文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二

[04-08 13:29:2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749

概要: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对话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 3 、致力于理解和创造 对话需要解释,但对话不是解释。因为解释只揭示已经熟悉的东西、可以重复的东西,它还只是一种独白。对话需要对话双方各自从自己固守的“极地”返回观照对方,在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相互遭遇、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融入他者的文化,用他者的目光来反观自身,并从他者那里以及在与他者的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吸收新的有用成分,从而修正失误,达到共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是不断揭示对象新意的过程。“理解不是重复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理解者参与共同的创造。” 当对话最后达到一种超越状态,“生”出一种来自对话者又不同于原有对话者的全新的存在时,就完成了一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理论不仅揭示了对话的方法,而且明确了对话的目的。将对话理论运用于议课,不仅有利于交换和理解参与者

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二,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话不投机半句多”,对话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 
3 、致力于理解和创造
对话需要解释,但对话不是解释。因为解释只揭示已经熟悉的东西、可以重复的东西,它还只是一种独白。对话需要对话双方各自从自己固守的“极地”返回观照对方,在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相互遭遇、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融入他者的文化,用他者的目光来反观自身,并从他者那里以及在与他者的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吸收新的有用成分,从而修正失误,达到共同的理解。理解的过程是不断揭示对象新意的过程。“理解不是重复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理解者参与共同的创造。” 当对话最后达到一种超越状态,“生”出一种来自对话者又不同于原有对话者的全新的存在时,就完成了一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理论不仅揭示了对话的方法,而且明确了对话的目的。将对话理论运用于议课,不仅有利于交换和理解参与者彼此的立场和处境,而且有利于明确和实现“进行意义新探求、创造教学新思路”的议课目的

www.youer8.com 。
二、观课议课的参与人员
对于观课议课的人员构成的讨论,曾经有朋友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应该说,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老师的教学,如果时间充足,大家又懂教学,当然很好。
我自己认为,今天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时间并不充裕,观课议课当然要追求质量,但这种质量又必须在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实践,在减少烦琐程序的情况下实施,不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感觉太困难,这才有推广和运用的可能性。所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需要简化。如果要我简,我会怎么简呢?
首先,我要简掉家长。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专业化的活动,有的家长未必懂,也未必有兴趣。来了发言,他未必能够有专业的视角,说的东西不靠谱,听了老师们没有用处,不听又对发言的家长显得不尊重;来了不说,插不上嘴,他又难受。大家都不尴不尬,不如大家干一点能够参与并在其中得到快乐的事。当然有的家长本身对教育有研究,或者本身就是教师,让他参与观课议课,不仅可以让他了解教学,扩大教学知情权,而且可以对教自己子女的老师提供真切的建议和帮助。但对这样的家长,我们就不必把定位为“家长”的角色,而是直接定位在“专家”和“老师”的角色就行了。
接下来我期望领导不要参与,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在今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对校长还是有顾忌的,校长来了,就不好说话了,就冷场了,“议”就没了那种“味”;当然也有的老师,看校长来了,忍不住想在议课时充分表现自己的水平,结果是他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显示出了执教教师的没有水平。( 2 )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不能把议课中的问题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议得起来,但现在很多领导却习惯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看法和评价中。( 3 )也有的领导,对教学本身并不在行,屁股坐在那个位置就自我膨胀,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张口就说;领导说了,大家只好随声附和,议课也就失去了对评课的改进价值。
我这样说,不是领导不能参与议课,而是带有条件。这里的条件就是领导自身需要转变。这种转变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把握好“领导”和“管理”的界限和方式。组织教研活动、检查备课本和观课观察笔记……这些是校长和其他管理者在行使管理的权力,这是行政管理。对于行政管理,有了权也就有了责任,你就有应该管理。但领导不等于管理,领导是指引和导向,本质上它不应该仅仅依靠权力来实现,它应该更多地依靠对方向的正确选择和路线的正确把握。在观课议课活动中,组织观课议课是“行政管理”的行为,但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本质上是学术行为,如果参与者的领导没有“学术领导”的能力,那就少说为佳。当然,你可以参与并让大家听你的,但那应该并非由于你有权力,而是你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方向、正确选择教学路线……也就是你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从这种意义上,参与议课不仅需要提高领导的“行政管理能力”,而且需要提高领导的“课程学术领导能力”。( 2 )学术活动中,不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区分,只存在意见、观点的不同拥有者。“我可以不接受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大家都是平等参与者,管理者如果放不下架子也最好少来。( 3 )观课议课的出发点是发展教师,而不是评价教师,就问题讨论问题、商量办法,不能与对人的好恶挂号,也不能与奖惩挂号。
再下来我要简掉专家了,这是不得不简的。因为我们不能没有专家就不观课议课,就不发展和改进自己。观课议课提供了一种发展教师的途径和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通过观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事实和现象,通过对话和反思建立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在对话和反思中思考新的教学可能,并将思考的成果用于新的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有专家当然好。没有专家,我们就自己掌握这种方法,逐步从由他人提问转向自我提问。当自我观察和提问成为习惯,我们也发展成为研究性教师,使研究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和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观课议课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生存方式。另外一个问题是认识问题:谁是教学研究和改进的专家?我以为,一线教师就是专家,不能过于依赖外面的专家;而且观课议课需要培养学校自己的“土专家”,通过“土专家”来引领教学实践中的同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怎样有效议课——有效观课议课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