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5.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论述题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1)原则的含义: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
中学教育学各章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论述题
1.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2. 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举例,略。
第八章 教学(下)
名词解释
1、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3、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它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简答题
1、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教案)。
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什么?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论述题
1 试述课的一般结构。
(1)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作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之巩固和加深,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方式有口头回答、板演、检查课外作业等。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消化、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
www.youer8.com 作业作好准备。可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指上课时教师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
(3)内容正确,是指教师讲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求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的反映同样是正确的,如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
(4)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5)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言语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