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策略探索» 正文

小学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策略探索

[04-08 14:29:27]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阅读:8715

概要:【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认为,渗透和体验是达成此目标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照料策略、亲近自然策略、非预期策略和模拟游戏策略等四种运用渗透——体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关 键 词】小学科学 目标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 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所要培养的三大目标之一。在科学学习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有坚持性,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品质;在对待自然方面,需要让小学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体验、欣赏自然美;在对待科学自身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等等。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得到一致数据后不轻易下结论;我们在课堂探究完蚂蚁后,把它们放回捕捉的地点;学生在观察星空后产生了解宇宙奥秘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渗透和体验 2.1渗透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

小学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策略探索,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集,http://www.youer8.com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认为,渗透和体验是达成此目标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照料策略、亲近自然策略、非预期策略和模拟游戏策略等四种运用渗透——体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

【关 键 词】小学科学  目标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    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所要培养的三大目标之一。在科学学习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有坚持性,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品质;在对待自然方面,需要让小学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体验、欣赏自然美;在对待科学自身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不迷信权威等等。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得到一致数据后不轻易下结论;我们在课堂探究完蚂蚁后,把它们放回捕捉的地点;学生在观察星空后产生了解宇宙奥秘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渗透和体验

    2.1渗透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的学习活动,在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变到质的过程,所以在日常科学教学过程中,把这一目标渗透到每一项活动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渗透是指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不是作为一咱独立的教学内容单独出现在教材中,比如出现一段课文,专门教小学生怎样才能“想知道,爱提问”,或者怎样才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是把这些内容标准不断地渗透在各种不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中,用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活动形式,以及知识技能内容本身所具有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猁有关的体验与感悟。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提出了一个比较可笑,或者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还是表扬学生的爱提问,爱探究的精神。再比如,一张精美的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的照片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而一张垃圾山、荒漠吞噬良田的照片也可以让小学感悟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创作一首儿歌、画一幅想像画可以让小学生抒发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听一段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在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中应该怎么样去做。

    2.2体验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缄默知识,必须采用体验的方式习得。在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看来,缄默知识,诸如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科学的经验和技巧、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等,很难与其他类型的知识一样通过语言、文字或者符号进行逻辑地说明,或者通过讲授式的教育方式加以传递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实践中的个体摸索、领悟以及科学同行之间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大量随机的相互交流和切磋来进行。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也应是一种体验学习。加涅将人的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并指出不同的学习结果,其形成机制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也应该是不同的。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说,小学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属于“态度”这一类学习结果。它不同于言语信息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形成的关键在于接受理解和熟练操作,主要解决的是“懂不懂”或“会不会”的问题。态度的学习是关于主客体关系的价值体验,主要解决“信不信”和“愿不愿”的问题。它根植于行为主体的情绪情感体验和深层认识。所以要接纳某种新的态度或者价值观就必须有情感的认同,个体只有偏爱某些规范,将自己的热情、激情,甚至全部身心融合进去,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才可能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在实践中予以遵从。如朱小蔓教授强调的,“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某种价值,或产生认同、敬畏、信任的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羞愧的情感时,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的实存性。”这种体验活动有以下特征:主体性:体验总是个性化的,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所以它也是一种主体性特征极为浓厚的学习行为。外在世界(包括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种种有利于实践与体验学习的环境,可以促成或阻滞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却无法取代学习者的主动行为。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让儿童“始终是按照他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进行活动”。亲历性: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活阅历的丰富性以及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来看,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生成体验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实践层面的亲历。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的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侠髓。”体验学习本质上是不可直接传承的,应当力戒抽象地讲授,设法使儿童全身心投入有教育意义的事件,通过主动参与、观察、倾听、分享去充分感受体悟。通过体验活动的不断累积作用,形成个体的心性品质。情感性: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积累和先在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情境性:体验学习也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它十分重视在活动中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包括艺术情境、模拟情境和现实情境等,以直接刺激感官,引发儿童对鲜明对象的感知和探究未知的激情,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神与物遇”的对接,促进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和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本文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机制——渗透和体验”进行阐述,并主要从情境的创设和积极情绪体验的产生这一环节出发,概括出几个迁移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集教学论文 -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上一篇:在“做科学”中理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