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美术小学美术教案6、民间彩塑动物——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正文

6、民间彩塑动物——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03-23 04:24:2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小学美术教案   阅读:8850

概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彩塑常识和民间泥塑动物造型的特点,知道民间彩塑用色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和捏塑的过程中,掌握表现动物外形特征的捏塑方法,以及民间彩绘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民间常用色彩进行彩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制作,提高学生对民间彩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彩绘方法捏塑具有民俗特点的动物。 教学难点:掌握彩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具:陶泥、泥塑工具、水粉颜料等 教具:陶泥、课件、作品、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与导入 1、欣赏《彩塑》图片,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动物的造型是怎样的 ?他们身上有怎样的花纹?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2、仔细观察彩塑作品的特点,请学生找找动物的哪几部分被夸张了。 3、揭示课题《民间彩塑动物》 二、观察与捏塑 1、课件欣赏:对比动物图片与民间泥塑动物造型的不同之处。 2、学生尝试捏制一个自己熟悉的动物 3、学生作品与民间作品相比较,找找外形上有何异同,通过比较了解民间彩塑动物的特点:粗犷、简洁、朴实…… 4、进一步欣赏民间的泥塑

6、民间彩塑动物——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美术教案,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http://www.youer8.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彩塑常识和民间泥塑动物造型的特点,知道民间彩塑用色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和捏塑的过程中,掌握表现动物外形特征的捏塑方法,以及民间彩绘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民间常用色彩进行彩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和制作,提高学生对民间彩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彩绘方法捏塑具有民俗特点的动物。
教学难点:掌握彩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具:陶泥、泥塑工具、水粉颜料等
教具:陶泥、课件、作品、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与导入
1、欣赏《彩塑》图片,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动物?动物的造型是怎样的 ?他们身上有怎样的花纹?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2、仔细观察彩塑作品的特点,请学生找找动物的哪几部分被夸张了。
3、揭示课题《民间彩塑动物》
二、观察与捏塑
1、课件欣赏:对比动物图片与民间泥塑动物造型的不同之处。  
2、学生尝试捏制一个自己熟悉的动物
3、学生作品与民间作品相比较,找找外形上有何异同,通过比较了解民间彩塑动物的特点:粗犷、简洁、朴实……  
4、进一步欣赏民间的泥塑作品,
5、 教师示范:   
①   捏塑出基本形—概括性强;突出整体造型动态
②   刻画特征——细节表现。
③   也可添加细部
6、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捏塑,修整。
三、作品交流彩绘与指导
1. 欣赏各自的作品,围绕民间泥塑作品的特点,找找哪个同学的泥塑作品,有民俗特点,教师进行简单评论
2、拓展知识:“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泥塑作品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摄氏度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3、出示实物:A.教师范作(颜色较平和的彩绘动物);B.颜色对比强烈的有民间特色的泥塑动物。 
第二课时
一、欣赏与交流
1、欣赏民间彩塑作品,找找色彩的特点
2、找找民间彩绘常用哪些颜色?用色一般为红、黄、绿、白、黑等色,
3、民间彩绘都绘些什么图案? 
二、尝试与运用
1、教师示范在泥塑动物上进行彩绘方法
•     教师示范注重引导学生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图案要有装饰性特点,彩绘要能突出对象的形象特点。
•     一般是“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毛发最后”。
•     “落笔要快,厚薄匀均”,
2、讨论并小结:上色的规律与方法。 [“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才能使人看了爽朗愉快。“红搭绿,一块玉”,指红色与绿色相间使用,色彩效果很好。“红搭紫,一堆死”指红与紫并用,很难产生好的色彩效果。“远看颜色近看花”这是彩绘的总要求,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能细看;局部不能影响整体,纹样与底色须相互衬托,使之更美。 ]
3、 学生运用民间彩绘的基本色彩与方法,尝试彩绘。 
三、评价与交流  
1、彩绘动物展。  
2、学生寻找有民俗特色的彩绘动物作品,并相互介绍。 
3、教师小结:肯定作品中的闪光点。  
4、拓展:出示各种图片,欣赏布艺、软陶等其他综合材料制作的动物造型,激发学生继续尝试的兴趣。
教学效果反馈:
由于泥塑作品必须阴干后才能彩绘,所以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才能够完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接触民间传统彩绘玩具,也比较喜欢民间动物泥塑粗狂、简练的造型和鲜明对比的色彩。一些和父母外出旅游的学生更有可能看到过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泥塑玩具,只是对它们的特色和制作方法并不了解。由于民间彩塑动物造型概括、色彩鲜艳,学生觉得比较容易模仿,也就不会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了陶泥的性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泥工技能技巧,在此基础上学习泥塑彩绘,学生易于接受。在捏塑造型时,通过分步示范使学生知道首先要根据捏塑对象基本的外部结构,运用高度概括的方法捏塑出动物的基本型,然后再进行细部特征的简单刻画。整个造型要注意稳定性,便于摆放。可以模仿民间彩绘动物造型,也可以创意捏塑造型。
Tag: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小学美术 - 小学美术教案

上一篇:苏教版第八册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