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正文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04-02 13:03:1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449

概要:课程背景: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活动1:本活动主要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并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第1个问题的结论是在北岸,因为11是奇数,奇数次在北岸。第2个问题的结论是: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偶数次应该在南岸。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利用一定的解决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本题应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应让学生应用策略自己探索得出“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上的规律。”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问题解决后,可以让学生用“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活动2:本活动主要是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材中安排了两组数,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里的数都是奇数,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教材中,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采用“先用规定的数相加得出初步结论,再自己举例进一

《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课程背景:

教材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或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
  活动1:本活动主要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并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第1个问题的结论是在北岸,因为11是奇数,奇数次在北岸。第2个问题的结论是: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偶数次应该在南岸。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利用一定的解决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本题应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应让学生应用策略自己探索得出“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下,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上的规律。”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问题解决后,可以让学生用“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本活动主要是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材中安排了两组数,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里的数都是奇数,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教材中,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采用“先用规定的数相加得出初步结论,再自己举例进一步验证”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偶数+奇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等。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庞景莲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

课题

 数的奇偶性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导入

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自由回答。
   

3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并且汇报

17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的问题情境中研究数的奇偶性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巩固与拓展

 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先研究“偶数+偶数”的规律,在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后,再引导学生用这样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数+奇数”“奇数+偶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结论判断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减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做练习

15

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体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教后反思

 

活动2可以设计一个有奖游戏,准备两个盒子,一个里面装写有偶数的卡片,另一个装奇数,游戏规则是:从这两个盒子里各拿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如果是偶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学生当然得不到奖品,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得不到奖品呢?”经过交流讨论,得出“奇数+偶数=奇数”的结论。
     再让学生尝试修改游戏规则,使拿到的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是偶数。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同时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是好“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枯燥的数学课注入新鲜的活力。由于本单元概念较多知识又比较抽象,怎能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新课开始,我认为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智力题:现在松花江上有一只游船来往于南北两岸,游船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游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让拿出橡皮当做船,两个人一组,以课桌为河做游戏,以南岸为起点,摆渡11次后,结果怎样呢?)这样,通过数的奇偶性的学习,了解到奇数和偶数在自然数序列中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活”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Tag: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