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课程背景:根据前面“找因数”编写的思路,教材继续按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将上节课已经尝试过的“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这一拼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正方形个数、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这些数分为两类,并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为了增加数据的典型性,教师还可以增加几个数,如18,24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理解也要让学生结
《找质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课程背景:
根据前面“找因数”编写的思路,教材继续按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将上节课已经尝试过的“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这一拼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正方形个数、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这些数分为两类,并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正方形的个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可以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为了增加数据的典型性,教师还可以增加几个数,如18,24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理解也要让学生结合概念来讨论。
学生初步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出几个数,让学生运用概念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后,重点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再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
| ||||||||
章节名称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 | |||||||
课题 |
|
计划学时 |
2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 ||||||
能力目标 |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 |||||||
情感目标 |
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 |||||||
教学重点 |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 |||||||
教学难点 |
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 |||||||
媒体内容与形式 |
多媒体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时间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1、用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拼一拼,边拼边填写书上的表格。 |
|
3 |
从自然数的分类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 ||||
探究 |
1、尝试判断:2、8、9、13、51、37、91、52 是质数还是合数 |
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并且汇报 |
17 |
找出因数比较特别的数,逐渐聚焦,展现探究过程,指向概念的本质。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建构合数的意义,并通过表述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
巩固与拓展 |
|
做练习 |
15 |
让学生各抒己见,澄清学生容易混淆的认识,在辨析过程中,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清晰。 | ||||
总结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
|
5 |
| ||||
板书设计 |
找质数 | |||||||
教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