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配套试卷35. 将相和练习题» 正文

35. 将相和练习题

[01-21 23:28:0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四年级语文配套试卷   阅读:8580

概要:一、注音蔺相如( ) 击缶( ) 鼓瑟( )荆 条 ( ) 上卿( ) 渑池( )二、给多音字注音1、假( )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 ),我们怎么办?2、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3、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4、出现矛盾要先调( )查,然后调( )解。5、轧( )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 )的现象。三、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完璧归赵:2、声色俱厉:3.负荆请罪: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5、勃然变色:四、形近字壁( ) 缶( ) 协( )璧( ) 击( ) 胁( )渑( ) 俱(

35. 将相和练习题,标签:小学语文配套试卷,http://www.youer8.com

  一、注音

  蔺相如(      )  击缶(      )  鼓瑟(      )

  荆   条 (      )  上卿(      )  渑池(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假(      )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      ),我们怎么办?

  2、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

  3、你这着(      )真绝,让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4、出现矛盾要先调(      )查,然后调(     )解。

  5、轧(      )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      )的现象。

  三、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

  1.完璧归赵:

  2、声色俱厉:

  3.负荆请罪:

  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5、勃然变色:

  四、形近字

  壁(         )         缶(          )           协(          )

  璧(         )         击(          )           胁(          )

  渑(         )         俱(          )           攻(          )

  绳(         )         具(          )           功(          )

  五、默写近反义词

  1、商量[商量]     抵御[抵抗]     随和[和气]      能耐[本领]

  2、进攻(防守)        胆怯(勇敢)         勉强(情愿)        胡乱(随便)

        热情(冷淡)        示弱(逞强)         便宜(昂贵)

  3、推辞 [推却]   (接受)

  六、在()填合适的动词

  (          )瑟   (         )缶    (          )琴    (          )笛    (          )鼓

  七、换一种说法,改变句子

  1.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2.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是有机可乘了吗?(改陈述句)

  3.廉颇不服气地说:“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不就有一张嘴么?”(改间接引语)

  4.蔺相如神色俱厉地对秦王说:“你我现在只相距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改间接引语)

  5、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缩句)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请各用两个词形容蔺相如和廉颇

  (            )(            )(            )(             )

  2.“将相和”中“将”指(              ),“相”指(               ),“和”的意思是(                    )

  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开头,引出了(              )和(               )两个故事

  3.廉颇觉得自己本事很大,因为他,

  觉得蔺相如没什么能耐,靠的只是,

  九、阅读第11-15小节

  1、解释词语

  (1)知己:

  (2)同心协力:

  2、抄写表示“负荆请罪”意思的句子

  3、“这话被蔺相如听到了”句中的“这话”指的是。

  大家说这话的原因是。

  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4、“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就有机可乘了么?”中“我们”指,“别人”指,这句句子的意思是。

  十、积累

  1、给成语故事与主人公连线,并找这些成语故事读一读,理解成语意思

  卧薪尝胆毛遂纸上谈兵项羽

  三顾茅庐重耳暗度陈仓赵括

  望梅止渴曹操破釜沉舟韩信

  退避三舍刘备单刀赴会刘禅

  毛遂自荐勾践乐不思蜀关羽


Tag:四年级语文配套试卷小学语文配套试卷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配套试卷

上一篇:34. 笛声 练习题

《35. 将相和练习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