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复习小升初择校20篇文言文(二)» 正文

小升初择校20篇文言文(二)

[10-19 15:54:19]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五年级语文复习   阅读:8397

概要:11、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⑤说--同“悦”.⑥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⑦立--继承了王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12、《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④,曾子欲捕彘杀之⑤。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⑦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

小升初择校20篇文言文(二),标签:五年级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youer8.com

  11、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注释] 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请--请求。⑤说--同“悦”.⑥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以,同“与”.等,相同。⑦立--继承了王位 .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2、《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④,曾子欲捕彘杀之⑤。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⑦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注释】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着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④妻适市反: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⑤(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⑨而:则;就。⑩成教:教育有效果。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翻译: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启示:曾子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13、《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背着。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⑥遽(jǜ)--急速。⑦恶--害怕。⑧悖--荒谬。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糊涂了。

  成语寓意: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www.youer8.com

  14、《杀骆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 ①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 [2] [3]  下一页


Tag:五年级语文复习五年级语文复习资料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 - 五年级语文复习

上一篇:上海语文课文要点总结(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