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正文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04-08 01:37:3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资料   阅读:8427

概要: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75)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53、简述知识的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
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75)
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
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P84)
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P85)
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P87)
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

www.youer8.com 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P88)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P89)
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P92)
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P97)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P100)
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P105)
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6)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P108)
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P109)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资料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教育范文 - 教师资料

上一篇:江苏省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