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附答案)» 正文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附答案)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735

概要:一、课程标准:0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02.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03.学习领域目标是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04.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05.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06.新健康三维观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07.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08.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09.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是(自我评定)、(相互评定)、(

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业务知识考试填空题(附答案),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一、课程标准:

0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育人)

02.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03.学习领域目标是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04.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表现。

05.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06.新健康三维观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07.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08.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09.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是(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10.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应为(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1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评定5个方面。

12.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方法有(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

13.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工作量)4方面的考核。

14.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而水平六是(发展性目标)

15.划分学习水平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16.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17.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

1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1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7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0.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 11 )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田径类项目)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1学分=18学时)。

2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成(6)个运动技能系列。

22.新课程标准下,单元教学计划是指(某一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案)

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

www.youer8.com 设计分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24.新课程中,体育学科是(目标统领教学内容)。

25.新课标中规定小学1至4年级为每周(4)节体育课,5至9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我省高、初中目前暂定每周(2)节体育课。

26.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着手。

27.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也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让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体育与健康家校合作的几种做法是:(体育家庭作业)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2016年暑假中小学国培继续教育挂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