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近几年,我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支撑,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歌唱的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如在众多歌曲中出现了不少的音乐知识点,有的是已经学过的,有的是新授内容。如果单独的把他们拿出来让 www.youer8.com学生练习、学习,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可能忽略这些知识点,又不利于学生歌曲的演唱。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不同环节,如:在老师范唱歌曲过程中,让学生找找歌曲拍号上的特点,问一下: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为什么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复习弱起节奏);通过欣赏和演唱歌谱让学生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不同点(复习完全重复与不完全重复);通过让学生比较、演唱种写法不同的歌谱,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反复
浅谈小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标签:音乐教学艺术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http://www.youer8.com
三、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
由于学生对歌曲产生了“爱”,接着就有“求”的欲望,这时,使他们提高识谱能力,掌握有关的乐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近几年,我在歌唱教学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有一定基础知识与技能为支撑,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歌唱的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的综合水平。如在众多歌曲中出现了不少的音乐知识点,有的是已经学过的,有的是新授内容。如果单独的把他们拿出来让
www.youer8.com
学生练习、学习,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可能忽略这些知识点,又不利于学生歌曲的演唱。因此,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不同环节,如:在老师范唱歌曲过程中,让学生找找歌曲拍号上的特点,问一下: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为什么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复习弱起节奏);通过欣赏和演唱歌谱让学生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不同点(复习完全重复与不完全重复);通过让学生比较、演唱种写法不同的歌谱,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反复记号和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简单了的乐谱即从视觉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复习——强化——再认知的过程,使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知识的复习隐性地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在知识技能中贯彻审美教育的目的。另外,我同样重视学生的识谱及音准教学,因为我知道识谱是歌唱教学的前提;音准是发挥歌唱教学审美功能的关键。不过,同样的我也没有将这两个环节孤立起来,而是通过老师带唱和及时纠正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激发了出来,同时也初步学会了一些演唱的技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舞蹈、游戏练习,体验成功。
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学习《鹰》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律动”,编一些雄鹰飞翔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演唱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们挥动手臂,如同一只只雄鹰上下翻飞,展翅翱翔。又如,学完了第八册《蓝蓝的天》这首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歌曲中描写的藏族孩子接阿妈回家园的事情,编成舞蹈,自唱自跳,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结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
常言道:“熟能生巧”。反复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枯燥的演唱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歌唱内容寓予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儿童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如领唱、对唱,击鼓传花、小组比赛等。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获取知识,增强演唱能力。
四、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
在学会一首歌曲后,我通常会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创设空间,鼓励学生对其进行二度创作,再次审美。如:改变歌曲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演唱记号等,体会不同的审美效果。在学生学会歌曲《晚风》后,我哼唱起了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前四个乐句,让学生想一想:同样是描写夕阳下晚风景色的歌曲,你感受到的“晚风”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谈谈还有那些不同的“晚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同感受?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晚风”的不同感觉,尝试改变歌曲的速度进行演唱。通过小组间进行交流,体会歌曲变化演唱后带来的不同效果。而在歌曲《我和提琴》中,我又用了不同的方法。针对歌曲有三段歌词,如果用同一个速度演唱,学生会产生疲劳感。所以,我就从歌词出发,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速度演唱(“我”拉起提琴,大家跟着提琴跳舞这段歌词用较快的速度演唱,“我”眼花耳聋唱起的这段歌词用较慢的速度演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在演唱中学生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
唱歌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唱歌教学只有通过以上重要环节,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所以上好唱歌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且还是在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础知识,才能获得感知、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是经过多种游戏、舞蹈反复练习,二度创作在此审美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推动唱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一页 [1] [2]
Tag: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教学艺术论文,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