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的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正文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04-02 13:03:24]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8136

概要:课程背景:教材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然后,教材并没有像原来那样从整除的概念入手,从整除出发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4=20元,以这个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最后,安排了“找一找”的内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和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除了教材中已经呈现的自然数、负数、小数,还可以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用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负数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数。然后,教师在利用“5×4=20”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

《数的世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http://www.youer8.com

课程背景:

教材创设了一个“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也有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使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然后,教材并没有像原来那样从整除的概念入手,从整除出发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4=20元,以这个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最后,安排了“找一找”的内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和找7的倍数,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除了教材中已经呈现的自然数、负数、小数,还可以学生结合“半个西瓜”说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数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用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负数表示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数。然后,教师在利用“5×4=20”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与因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找一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先进行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想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再进行找7的倍数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庞景莲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

课题

  数的世界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能力目标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

联系乘法认识倍数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导入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3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让学生体验数来自生活,产生亲切感。

探究

1、 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 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活动

并且汇报

17

在产生分歧的问题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而不是老师以为地说对或错,将决定权交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加深,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

巩固与拓展

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想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
2、 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3、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做练习

15

让学生通过观察式子去发现“只在自然数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的要好,这也有利于之后找倍数和因数的继续学习。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后反思

 

高华

2009-08-27 10:21:03

新课开始,除了让学生说出水果店的数以外,还应该让学生说一说学生身边的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问题。
其次,还应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水果店里的数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分类,这样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与因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赵琳

2009-08-27 10:55:06

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孩子身边接触过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也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在情境图中找数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发现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比较观察等思维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认为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先介绍整数,再介绍孩子相对陌生的自然数。孩子因为熟悉整数,很快就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还有在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时,也可以让孩子先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再确定因数关系。
最后,从找7的倍数练习中体会乘法算式与倍数的关系,再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


Tag: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