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学习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学习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学习准备]: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学生: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学习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2、揭示课题。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
17. 登泰山 观日出导学案,标签:五年级语文同步知识,http://www.youer8.com[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学习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学习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时间
地点
景物
凌晨2时半
山脚下
整个泰山
刚4时半
中天门
天已微明
对松亭
山势、云海
7点10分
南天门、日观峰
石阶
3、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