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写字》教案设计» 正文

五年级《写字》教案设计

[02-22 06:05:57]   来源:http://www.youer8.com  综合实践教案   阅读:8642

概要:字可参用此法。⑵ 大方型:大方型字的形态宽大,其左右两竖很直。如“因”字的左右两竖就写得很直。4、教师范写。5、学生练写。6、分析常见病因。⑴ 长方型:① 两竖内斜。 ② 两竖外斜。 ③ 横折无提顿。 ④ 末横写成挑画。⑵ 大方型:① 竖画外斜。 ② 竖画内斜。三、练习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四、总结全文概括本课内容。教学反思: 第15课 独体字(一)教学要求: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平衡中求变化的字的书写要领。2、练习书写独体字。教学重点:平衡中求变化。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二、指导1、出示小黑板。小 非三 千夫人求2、学生观察字形。3、讨论交流。⑴ “小”的左右对称平衡,例字中左点写得略低,右点写得稍高,就显得比较生动。⑵ “非”的左右非常对称,把左竖写短一点,右竖写长一点,六个短横的形态又各不相同,这样既保持了平衡,又富有变化。⑶ “三”由三个横画组成,若把三横写得粗细、长短一样,就十分呆板。把上两横写短些,就好看多了。⑷ “千”由中竖支撑,左右对称,很平衡,现在把撇和横向左面伸展些,右边的

五年级《写字》教案设计,标签: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综合实践课,http://www.youer8.com

字可参用此法。

⑵ 大方型:大方型字的形态宽大,其左右两竖很直。如“因”字的左右两竖就写得很直。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长方型:① 两竖内斜。 ② 两竖外斜。 ③ 横折无提顿。 ④ 末横写成挑画。

⑵ 大方型:① 竖画外斜。 ② 竖画内斜。

三、练习

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第15课  独体字(一)

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平衡中求变化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平衡中求变化。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小  非

三  千

夫人求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小”的左右对称平衡,例字中左点写得略低,右点写得稍高,就显得比较生

动。

⑵ “非”的左右非常对称,把左竖写短一点,右竖写长一点,六个短横的形态又

各不相同,这样既保持了平衡,又富有变化。

⑶ “三”由三个横画组成,若把三横写得粗细、长短一样,就十分呆板。把上两

横写短些,就好看多了。

⑷ “千”由中竖支撑,左右对称,很平衡,现在把撇和横向左面伸展些,右边的

顿笔重一点,就显得既稳重又活泼。

⑸ “夫”的本身很平衡,但书写时两横向右上略斜一点,撇画略偏左,并写成竖

弯撇,捺画写得纵长一点,字形就显得生动潇洒。

⑹ “人”是由相对应的撇和捺画组成的,本身平衡对称,现在把撇写得高、短、

直一点,捺写得低、长、弯一点,就有了动势。

⑺ “水”的左右对称,也很平衡,现在把左边写得细一些、轻一些,而把右边写

得粗一些、重一些,就显得既平衡又有变化。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第16课  独体字(二)

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不平衡中求平衡。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生年可

牙子力

也  之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生”的左边多一撇,但由于竖画写得粗壮,下面两横左长右短,就求得了整

体的平衡。

⑵ “年“的中竖为什么写得十分粗壮?三横为什么左长右短,收笔都顿得很重?

细心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求得平衡的重要手段。

⑶ “可”写不好就会向左下倾倒,但由于竖钩写得粗壮有力,上横的收笔重顿,“口”

部上吸,靠近横画,就稳定了字形,使整个字像塔吊一样。

⑷ “牙”的竖钩极粗壮有力,撇画却写得短小轻巧。如果反过来把撇画写得粗壮

长大,把竖钩写得细瘦轻巧,这个字还能平衡吗?

⑸ “子”只有弯钩这一个支撑点,因此把弯钩写得粗壮有力,是保持整个字形平

稳的重要手段。

⑹ “力”的本身就是斜的,写不好就会倾倒,但由于横折钩写得粗壮有力,稳稳

地撑住了全字,因此反而显得更加生动。

⑺ “也”的大部分笔画集中在左上侧,由于竖弯钩写得粗壮舒展,所以保持了整

体的平衡。

⑻ “之”的上边“ ”紧凑而呼应,虽然它们并不平衡,但由于捺画写得粗壮有力,仍然感到十分平稳。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Tag:综合实践教案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课 - 综合实践教案

上一篇:六年级《写字》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