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资料《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初中教师资格考试)» 正文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初中教师资格考试)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资料   阅读:8802

概要:11、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个体谋生功能的区别: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心和谐完善的发展,是成“人”的教育。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人”,但成“才”是成“人”的必要环节,同时成“人”必须通过成“才”表现出来。3612、 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一是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3813、 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把人看做是做是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做教育的惟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迫使学生就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看做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待他们、赏认他们。38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39-4715、 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功能表现:文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初中教师资格考试),标签: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http://www.youer8.com

11、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个体谋生功能的区别: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着眼于主体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人身心和谐完善的发展,是成“人”的教育。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人”,但成“才”是成“人”的必要环节,同时成“人”必须通过成“才”表现出来。36

12、  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一是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二是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38

13、  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把人看做是做是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做教育的惟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迫使学生就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把人看做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命,以积极的目光期待他们、赏认他们。38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39-47

15、  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功能表现:文化传递与保存;教育活化文化;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交流、融合;文化更新与创造。41-42

16、  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41

17、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表现: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46

18、  教育功能的形成的三个阶段: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和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49

19、  我国教育是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统一为功能取向,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1

20、  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51

21、  在现代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派生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56

2、      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

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面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从二者的区别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56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二是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即要使教育对象成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的人,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服务;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即要使教育对象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应养成哪些方面的素质等。56

5、      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一是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二是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一是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调控;二是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是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对教育活动的评评价功能。59-60

6、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

www.youer8.com 本依据;一是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人的依据。61-62

7、      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主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接着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63-65

8、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二是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67-75

9、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7-7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教师资料教师教学资料,教师随笔教育范文 - 教师资料

上一篇: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_教育心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