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正文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10-19 15:55:5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教师培训提高   阅读:8190

概要: 1 1 2 2 1 2 3 4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预料不足。2.教师的用语“公平”一词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造成歧异。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估计不足,因为在这个学生熟悉的故事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的认同感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这就很难达到老师想要的“公平”,即分得个数同样多。4.老师提的问题指向不明(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致使学生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失控的局面。 21.下面的案例中,使课堂造成了失控状态。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想怎样修改教学设计?为什么?教学片断: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3)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http://www.youer8.com
1

  1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预料不足。2.教师的用语“公平”一词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造成歧异。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估计不足,因为在这个学生熟悉的故事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的认同感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这就很难达到老师想要的“公平”,即分得个数同样多。4.老师提的问题指向不明(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致使学生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失控的局面。

 

21.下面的案例中,使课堂造成了失控状态。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想怎样修改教学设计?为什么?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3)             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0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4)             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1

  1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

修改: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怎样分,他们没有意见?

生(预设):每只小猴子分3个桃子,这样他们就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分得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还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这样修改后,在学生看来,2只小猴子

www.youer8.com 都是猴妈妈的孩子,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所分得的食物应是一样多的,这也符合社会公平性原则。因此避免了用唐僧师徒的故事使学生过多的掺入个人感情因素。用学生喜好的小猴子说事,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感,增加了童话故事的可信度,避免了人为编造故事的嫌疑。

 

2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说一说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森林的一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美丽的森林的图画,记住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1分钟,开始自发的同桌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有大树、白云……

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呢。

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鱼还在游。

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孩子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转型为看图说话课。

答案要点:1.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引导学生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变成”看图说话课。2.教师没有把握好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创设情境的运用是沟通数学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手段。而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3.教师一再强调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指向性不明确,误导了学生没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丧失了发现数学的眼睛。4.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教师要大胆地、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既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5.上例中,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观察花的朵数,并几朵几朵地数出来;等等。再让学生想办法算出它们的数量,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教育范文 - 教师培训提高

上一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