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幼教文章幼儿园特色课程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正文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11-19 17:02:46]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阅读:8741

概要:自20世纪初蒙太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与理论创立以来,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工作者们对此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往往会从理论的高度批评蒙氏教学法理论基础薄弱,而实践工作者则高度赞扬该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工具,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这种反差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落后的理论培养出认知发展超前的儿童!理论工作者不屑的方法却为实践工作者所认同和接受。笔者经过对蒙氏\\"吸收性心智\\"(absorbentmind)假说、蒙氏教具在儿童知识表征中的作用以及蒙太梭利提倡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联系与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颇多的联系和一致之处。认知心理学以实验的方式探索揭示了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而蒙太梭利则是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朴素地创立了她的教育观念、教具与教法,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虽然两者相隔近大半个世纪,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l、\\"吸收性心智\\"假说与内隐学习。 1949年出版的《吸收性心智》一书收录了蒙太梭利关于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主要思想。蒙太梭利认为,儿童,尤其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标签: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http://www.youer8.com
自20世纪初蒙太梭利幼儿教育方法与理论创立以来,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工作者们对此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往往会从理论的高度批评蒙氏教学法理论基础薄弱,而实践工作者则高度赞扬该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工具,能收到极好的效果。这种反差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落后的理论培养出认知发展超前的儿童!理论工作者不屑的方法却为实践工作者所认同和接受。笔者经过对蒙氏\\\\\\\\\\\\\\\\\\"吸收性心智\\\\\\\\\\\\\\\\\\"(absorbentmind)假说、蒙氏教具在儿童知识表征中的作用以及蒙太梭利提倡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理论进行联系与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颇多的联系和一致之处。认知心理学以实验的方式探索揭示了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而蒙太梭利则是在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朴素地创立了她的教育观念、教具与教法,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虽然两者相隔近大半个世纪,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殊途同归的。
l、\\\\\\\\\\\\\\\\\\"吸收性心智\\\\\\\\\\\\\\\\\\"假说与内隐学习。
    1949年出版的《吸收性心智》一书收录了蒙太梭利关于幼儿是如何学习的主要思想。蒙太梭利认为,儿童,尤其是0-3岁幼儿的成长受其强烈的、天赋的内部潜能所控制,具有一种自觉的、且不为自己所意识的感受能力,是\\\\\\\\\\\\\\\\\\"利用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和情感的联系,积极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成为心理的一部分。以言语发展为例?quot;儿童'吸收'语言,这不是意识层面工作的结果,这是在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层面进行的。它最初在无意识的最深处展开,一旦出现便永远获得了。\\\\\\\\\\\\\\\\\\"(M·蒙太梭利:《吸收性心智》,P101)而对于这种无意识的学习,蒙太梭利用\\\\\\\\\\\\\\\\\\"吸收性心智\\\\\\\\\\\\\\\\\\"和\\\\\\\\\\\\\\\\\\"精神胚胎期\\\\\\\\\\\\\\\\\\"这两个术语来进行描述。蒙太梭利之所以将0-3岁这时期称为\\\\\\\\\\\\\\\\\\"精神胚胎期\\\\\\\\\\\\\\\\\\",是因为在她看来0-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出生前胎儿在母体内身体方面的发展非常相似:最初时是一无所有,经过汲取外界刺激和信息,积累材料,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开始逐渐产生心理。心理发展是在内部进行的,儿童需要较长的时间\\\\\\\\\\\\\\\\\\"秘密\\\\\\\\\\\\\\\\\\"地建构自己的心智,这与胎儿在子宫内悄悄地长大非常相似。儿童在\\\\\\\\\\\\\\\\\\"精神胚胎期\\\\\\\\\\\\\\\\\\"发展最主要的'内驱力\\\\\\\\\\\\\\\\\\"便是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他们通过自动的感受能力和特殊的鉴别力来吸收各种适应环境所必需的知识,而一旦被吸收,这些知识便成为个体心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之上又形成了个体的个性和行为模式。由此看来,这种吸收性心智兼具自然的吸收能力和创造性功能。
不错的
    蒙太梭利指出,3岁以前幼儿的学习基本以这种无意识的学习为主,儿童对一切外界刺激的吸收只能是无意识的,3岁之后才可能慢慢地向有意识的学习过渡。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只有在3岁以后才会有效。对于各种质疑,蒙太梭利习惯以儿童言语获得的观察实例来解释。应该承认,蒙氏的这一观点具有相当的\\\\\\\\\\\\\\\\\\"先验论\\\\\\\\\\\\\\\\\\"色彩。但至少她看到了单凭经验的累积是不足以形成个体复杂的知识系统的,而且受制于成熟的因素,环境或后天教育的因素也不应无限地夸大,3岁前的幼儿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她还隐约提到了这种\\\\\\\\\\\\\\\\\\"吸收性心智\\\\\\\\\\\\\\\\\\"具有机体适应的价值,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效力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蒙太梭利是一位建构主义者,但是评价她已经\\\\\\\\\\\\\\\\\\"内隐\\\\\\\\\\\\\\\\\\"地认识到发展与学习的机制恐怕并不为过。由于缺乏实证的内容,蒙氏的思想几乎已经被历史所湮没了。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学习机制研究的拓展,尤其是近十年来关于内隐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实了无意识学习的确存在,而且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又为蒙氏当时提出的\\\\\\\\\\\\\\\\\\"吸收性心智\\\\\\\\\\\\\\\\\\"假说提供了部分实证的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学习划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大部分。知识的获得不外乎三种可能--外显学习、内隐学习以及外显和内隐学习的共同参与。所谓内隐学习,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Reber,1995)也有学者指出,内隐学习是对客体或事件之间结构关系的无意识获得。(Frensch,1998咱隐学习的研究源于心理学家对内隐记忆的研究。有研究显示,人的记忆存在着两个彼此独立的系统: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前者即为我们通常指的记忆,是一种能意识到的记忆,而后者主体往往意识不到。认知心理学家还找到了区分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实验性分离研究范式,使一系列过去无法想像的研究成为了可能。从初期的研究结果分析看,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确可以通过实验加以\\\\\\\\\\\\\\\\\\"严格\\\\\\\\\\\\\\\\\\"分离,似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各自独立的系统。虽然,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之间也并非老死不相往来,但学者们颇有倾向他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生在对等的关系层面上。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人们在完成对复杂系统进行控制的任务时,操作能力与相关言语知识表述的分离现象。前者属于程序性知识,更多地蕴涵在操作技能之中,不太适合言语表达。后者则隶属陈述性知识。然而,随着研究和思考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这样的理想分离足办不到的。Reber将这种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截然对的思想称为\\\\\\\\\\\\\\\\\\"极性谬误\\\\\\\\\\\\\\\\\\"。内隐学习和外村学习应该位于学习这根连续坐标轴的两端,无论从经验还是从理论上,我们都没有理由认为可以在这一坐标轴上找到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割断两者的内在联系。内除认知系统和外面认知系统更应视作互为补充、相互合作的机能系统,正是它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活动的世界的完整信息。事实上,任何有趣的关于内隐学习的实验,都包含有外显学习的成分在内,反之亦然。(Reber,1993)

[1] [2] [3]  下一页


Tag: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幼儿园特色课程 - 幼儿园蒙台梭利教育

上一篇:蒙氏教育法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