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www.youer8.com在论”、“过程论”、“集合论”和“认识论”的最终结果是总结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并可以用这个定律去找到宇宙的始点,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得道”。“得道”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去建立起宇宙“大方”,即建立起一个完美的宇宙模型,可以将其称之为“绝对空-时系”,以区别于后来在“绝对空-时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有种种“物”的“相对空-时系”。第三十章【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俗译】有“道”的君主,不以兵力强大而称霸天下。举兵之事最容易遭到还击。打过仗的地方,农事停顿,田地荒芜。大战之后,必然经济萧条,百事凋零。“善”无非是有“果”而已,也就是说,行善必然会结出善之“果”。但是,善之“果”是不能以强恶霸道的方式取得的。须知,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高自大,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吹自擂,切勿为了善之“果”而骄矜横蛮,切勿为了善之“果”而不得已,切勿为了善之“果”而强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标签: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http://www.youer8.com
www.youer8.com
在论”、“过程论”、“集合论”和“认识论”的最终结果是总结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并可以用这个定律去找到宇宙的始点,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得道”。“得道”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去建立起宇宙“大方”,即建立起一个完美的宇宙模型,可以将其称之为“绝对空-时系”,以区别于后来在“绝对空-时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有种种“物”的“相对空-时系”。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俗译】
有“道”的君主,不以兵力强大而称霸天下。举兵之事最容易遭到还击。打过仗的地方,农事停顿,田地荒芜。大战之后,必然经济萧条,百事凋零。“善”无非是有“果”而已,也就是说,行善必然会结出善之“果”。但是,善之“果”是不能以强恶霸道的方式取得的。须知,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高自大,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吹自擂,切勿为了善之“果”而骄矜横蛮,切勿为了善之“果”而不得已,切勿为了善之“果”而强恶霸道。万物都有一个律则:一旦壮大到顶峰,就会迅速进入衰老的阶段,衰老的阶段就叫做“不道”,“不道”的结果就是迟早死掉。
【导读】
老子厌恶战争,并认为战争属于“不道”的范畴,也就是违反“道”的规则的行为。宇宙自然按照逻辑定律箭头“一”的“道德”规则运行下去,人类也是这个整体箭头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进程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箭头来看待,也就是说,人类整体过程也就是一个箭头而已,且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道德”。宇宙自然的“道德”的特征是“无思无虑”,无所谓意志。人类的“道德”却相反,是“思虑”的结果。人认识到了宇宙的逻辑规律,便可以进一步对这个规律加以利用,使自身的整体箭头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也就是说,人类的整体“道德”是保持自身整体箭头的良性发展趋势,并尽可能地使箭头的时间内涵得到增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的“道德”应该做到使当前的人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使今后的人可以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让良好的生存条件延续下去。而战争恰恰破坏了当前人们的良性生态,且由于物质的滥用和环境的破坏还使后人没有良性生态,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整体箭头的终止和毁灭。所以说,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俗译】
愈是上好的兵器愈是不祥之器,不仅人甚至连“物”也会厌恶,所以有道者不与其打交道。君子居住选择处于左边为贵,用兵则选择处于右边为贵。兵器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不得使用。凡用兵之事,恬淡低调为好。战胜了,不要将其当成一件美事,如果将其当成一件美事,那就等于是乐于去杀人。对于乐于去杀人的人,天下人的意志是不会站在他那一边的。凡吉利之事,崇尚左边;凡凶煞之事,崇尚右边。所以,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是办丧礼的处理形式。战争死人众多,让人们哀痛悲泣,告慰亡灵。凡战胜者,应以丧礼之形式,祭亡灵,警后世。
【导读】
老子在本章继续谴责战争,指出战争属于人类的万不得已的行动。所谓万不得已,指的是不加以对付便对人类进程整体箭头构成致命威胁的危险。
虽然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人类是否可以完全杜绝战争呢?假定人类整体都处于懂道的理性状态,战争应该是可以被杜绝的。问题是,如果有少部分人不理性怎么办?要使人类文明的整体过程的箭头“一”达到丰富而完备的状态是难之又难,且须融汇人类全体的共同努力,而要对其破坏,却是少数人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道”之理广为传播,让所有的人都能懂得什么是“道德”,并理性地遵循“道德”的轨迹。倘若如此,人类就有可能为自身设计出种种良性生存方式,使人类文明的整体过程的箭头“一”能够在内涵上得到丰富并在整体上得以延长。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在江海。
【俗译】
“道”之“常”(公式、规则)也就是“道”的源起规律是“无名”,或者说“道”之“常”的“名”可以叫“无”。“朴”虽然是极小极小,但是天下没有人能使之臣服的(或:天下没有不为之臣服的)。侯王若能将“道”和“朴”守住,万物自己会将自己献出来。降甘露的时候,天上地下相互配合,不要人命令,自己就会均匀地分布开来。“制”也就是“有”从一开始就有“名”了,既然都有了名,这些名便为我们所知。我们一旦知道了这些名,便可以顺其自然,如此只会是有所益而无所害。道之存在于天下,犹如江河湖海之存在于山川峡谷之中一样。
【导读】
老子在本章指出,自然的“道”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而且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反,人只有“守道”,也就是按照“道”的规律行事,才能得到最大的益处。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俗译】
能了解他人的人就可以叫做“智”;能了解自己的人就可以叫做“明”;能胜过他人的人就可以叫做“有力”;能胜过自己的人就可以叫做“强”;能知足的人就可以叫做“富”;强行的人就可以叫做“有志”;不失其所的人或者说能守持自身位置的人就可以叫做“久”;死而不亡的人就可以叫做“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古诗名言名句,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小学语文 - 语文课堂教学 - 古诗名言名句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古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