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古诗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正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05-10 23:53:23]   来源:http://www.youer8.com  古诗名言名句   阅读:8321

概要:【导读】 老子在本章描绘了以心法所达到的“无”的境界,指出了“无”的境界是一种没有任何现象的现象。然而,一切却可以从这种“无”开始,且其始点也就是再生的宇宙的始点,也是“道”的始点。宇宙的始点就是这样被找到的,因为这个再生的宇宙作为一个宇宙模型在逻辑上等同于现实宇宙。古人认为这是人在逻辑上所能达到的至极点,因为人的逻辑已与宇宙的逻辑本质完全一致了。这也被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的现象。这个始点在数的方面被表述为“一”,此后每增加一个点就加 “1”,如此,一个关于数的宇宙模型就因此可以建立起来了。不断往过去追溯的问题被人们总结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中国民间中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盘古”。“盘”为“盘问、盘诘”之意,在现今仍然是广泛使用的词义。有“盘古开天地”之说,指的是“盘古可以开天地”而不是“盘古”这个“神”开了天地,把“盘古”当作“神”是建立在误解上的神话。所谓“开天地”,指的是人使用“心法”(逻辑思维)从宇宙的第一个点开始再造宇宙,实际上就是在逻辑上建立起一个宇宙模型。第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标签: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http://www.youer8.com

【导读】

   老子在本章描绘了以心法所达到的“无”的境界,指出了“无”的境界是一种没有任何现象的现象。然而,一切却可以从这种“无”开始,且其始点也就是再生的宇宙的始点,也是“道”的始点。宇宙的始点就是这样被找到的,因为这个再生的宇宙作为一个宇宙模型在逻辑上等同于现实宇宙。古人认为这是人在逻辑上所能达到的至极点,因为人的逻辑已与宇宙的逻辑本质完全一致了。这也被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的现象。这个始点在数的方面被表述为“一”,此后每增加一个点就加 “1”,如此,一个关于数的宇宙模型就因此可以建立起来了。

  不断往过去追溯的问题被人们总结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中国民间中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盘古”。“盘”为“盘问、盘诘”之意,在现今仍然是广泛使用的词义。有“盘古开天地”之说,指的是“盘古可以开天地”而不是“盘古”这个“神”开了天地,把“盘古”当作“神”是建立在误解上的神话。所谓“开天地”,指的是人使用“心法”(逻辑思维)从宇宙的第一个点开始再造宇宙,实际上就是在逻辑上建立起一个宇宙模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俗译】

    上古之时,有善为“士”(“士”= 推十合一)的人,他们能认识宇宙的“微”和“妙”的状态,能完全理解宇宙最本质的奥秘。这种人已被深藏在故去的历史之中,因此现在几乎已无人知道这种人了。正因为现在几乎已无人知道这种人,所以我将之免强形容一下:仿佛象冬天赤脚过河一般小心翼翼;仿佛象生怕惊懮四围邻居一般谨小慎微;仿佛象做客一般恭敬和蔼;仿佛象即将消融的冰雪一般玉洁冰清;敦厚温仁仿佛象朴质无华的原木;心胸旷达仿佛象山川渊谷;不谙世侩仿佛浑沌浊水。谁能使浊水止而静之?徐徐自清而已;谁能使安静久而动之?徐徐自生而已。有这些道行的人,从不自满。正因为他们从不自满,所以在认识上才不受蒙蔽,不断有新的成就。

【导读】

   “道”的宇宙学并不始于老子,而是始于更为古老的年代。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的时代,与老子所处的时代相距至少三千年。而我们与老子那个时代

www.youer8.com 相距两千五百年。伏羲氏以“结绳记事”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极其优美的数字化宇宙模型,也就是其所创制的八卦体系。其所用的种种记号后来便演化成文字。许多当时创制的文字现代人仍然在使用,因此还可以从文字结构窥探到古老的宇宙学体系。这种研究文字的方法甚至优于仅仅依靠少数存留下来的文献和地下的出土文物。在伏羲氏的时代有“苍诘造字”之说。“苍”为“苍天”,指的是宇宙模型,“诘”为“问”,表明古人是问“天”(宇宙模型)而造字。在伏羲氏的时代另有“女娲补天”之说。由于当时所用的绳索可能极易损毁,当时的女人“女娲”便大量从事于“补天”也就是修补宇宙模型“天网”的工作,并练石取色,将“天网”染色以便于分类。这和现代科学家为“夸克”上色相映成趣。建立宇宙模型的“事”被称之为“士”。按孔子的解释,“士”是“推十合一”(《许慎?;说文解字》)的样子,而“推十合一”就是建立八卦体系,是把宇宙模型配上数字。宇宙模型“天网”甚至在完成后不久就损毁了,其成果后来大致是以所创制的文字和以口头依靠 “圣人”将宇宙学的成果流传下来。“圣”字的构字为“耳、口、壬”:表示“圣人”是用耳去听,用口去传;而“壬”是在“士”字上加一撇,表示怀有关于 “士”的任务。在老子的时代,圣人所传的宇宙学也式微了,所以老子才专门以此章来描述圣人的风范。

    关于“士”:《说文解字》说:“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又,关于“十”【注】,《说文解字》说:“十,数之具也。 ‘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关于孔子所说的“推十合一” :所谓“推十合一”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把“十”合并成“一”。从空间构成而言,所谓“十”,就是宇宙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所谓“一”,就是宇宙整体,也就是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另外,从数字构成而言,“十”就是自然数数字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它们构成所有的自然数,即一个自然数的整体集合,这个集合就可以称之为“一”。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俗译】

  让自己的心空虚到极致,然后静静守望着:让“万物”在自己心里面同时运作起来,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能做到“观复”。所谓“夫物芸芸”,指的就是“万物”,而“万物”被放到心中“并作”之后就应使其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使其以运动而来的相反的轨迹而运动,此为“各复归其根”之谓。用“观复”的方法,芸芸“万物”各自最终都会回到叫“根”的那个地方,也就是回到各自的出发点。“万物”归根的结果是“静”。归根的这个过程可以叫做“复命”。“复命”的这个过程就可以叫做“常”。所谓“常”,是逻辑思维的万能公式(“一”):懂得使用“常”这个逻辑思维的万能公式就叫做“明”;不懂得使用这个公式就叫做“不知常”,是“妄作”,也就是妄想,这样做不好,有害。懂得使用“常”这个逻辑思维的万能公式(“一”),就能够达到“容”的境界,也就是无所不至,无所不包的境界。容也就是公,公也就是王,王也就是天,天也就是道,道也就是久,也就是宇宙的整个过程(“一”)。一个人能不断地用上述方式来了解道,了解万物,可以说是终生受益,无所遗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古诗名言名句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小学语文 - 语文课堂教学 - 古诗名言名句

上一篇:关于月亮的古诗合集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