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一段:哥、只、脚、个、壳、河(方言发音)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www.youer8.com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7.随音乐表演唱。8.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欣赏《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区分出乐曲的段落。2.理解乐曲的情绪,能随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舞步。3.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教学重点: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教学难点: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教学用具: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口哨与小狗》,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讨论:乐曲适合走步,下面再听一首,适合走步吗?用什么动作表现?(二)初听:适合跳舞!描写了什么动物?(三)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学生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歌曲。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4.为第一主题起名。5.介绍曲名、作者。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三角铁、碰铃音色明亮,余音较长,适合演奏连贯的节奏。双响筒、响板、沙锤的余音较短,适合演奏跳跃的节奏。7.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音乐教案<全册>,标签: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小学音乐课教案,http://www.youer8.com5.学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词。
www.youer8.com 6.分组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歌曲。7.随音乐表演唱。
8.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区分出乐曲的段落。
2.理解乐曲的情绪,能随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舞步。
3.选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教学重点:
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
教学难点:
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
教学用具:
录音机、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口哨与小狗》,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
讨论:乐曲适合走步,下面再听一首,适合走步吗?用什么动作表现?
(二)初听:适合跳舞!描写了什么动物?
(三)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
5.介绍曲名、作者。
6.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为什么?
三角铁、碰铃音色明亮,余音较长,适合演奏连贯的节奏。
双响筒、响板、沙锤的余音较短,适合演奏跳跃的节奏。
7.选用合适的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三)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初听: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2。为第二主题起名。
(四)欣赏乐曲的三部分:
1.初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为第三主题起名。
(五)欣赏第四部分: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的民间舞曲。
(八)指导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
(九)在《杜鹃圆舞曲》的伴奏下,跳舞。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活动《动物联欢会》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背记一定数量的歌曲和乐曲,并能有感情地表现。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培养音乐的记忆能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准备参加动物新村联欢会。
(二)创作表演:
1.推选主持:“云雀”
2。师扮演狮子,随《狮王进行曲》拍手、走步。
3.动物表演:
播放《荫中鸟》,(学生扮演)喜鹊、黄鹂鸟、燕子随音乐“飞来飞去”。
播放《云雀》,云雀独舞。
播放《口哨与小狗》,两同学分角色表演,其他同学模拟吹口哨。
www.youer8.com 播放《小毛驴上山坡》,齐唱。播放《保护小羊》,歌表演。
播放《快乐的小熊猫》片段,听音乐即兴走步。
4.歌表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三)小结。
第五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
欣赏:《猜调》《送我一支玫瑰花》《小放牛》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单元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初步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学会用形体动作来表达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牛》,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简单常识。
难点: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分五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苗家儿童庆丰收》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学习苗族舞蹈动作,运用舞蹈组合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苗族芦笙调的音调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苗族舞蹈动作并进行组合。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苗家儿童庆丰收》的伴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学生聆听音乐,以简单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熟悉旋律、歌词。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2.学唱歌曲。
[出示大歌片]师范唱,随录音师生同唱。随琴用慢速演唱第一乐句,在歌曲间奏处按节奏拍手。师范唱歌曲的后两个乐句(突出力度的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两乐句的异同处、力度对比。
学生随师手势提示演唱后两句。
随琴完整演唱。
(三)舞蹈表演。
[出示图片]《芦笙舞》。
播放歌曲录音,观察画面,模仿图中动作表演。
[录像]“苗族节日舞蹈唱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动作,模仿做一做。
基本舞步指导:苗族舞中的“踢腿”动作。(右脚起)。引导学生自己练习左脚起的动作。
合作表演:学生围成一圈,边唱边练习舞步。
其它动作指导:师示范,会做的同学到圈子中间和老师一起跳。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其多列》
教学目标:
1.用活泼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歌曲风格。
3.用学过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教学重点:
学习并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节奏特点并为歌曲编配
www.youer8.com 伴奏。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