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利用《品德与社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展» 正文

利用《品德与社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展

[04-08 14:50:25]   来源:http://www.youer8.com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阅读:8986

概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由于受学科性质的制约,原大纲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设置,教育学生以故事为载体,以正面教育为基本方式,过分强调品德教育的认知要求,过分地关注教材,而忽视了低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不是从划一的品德教育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而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围绕学生个人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大板块,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道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目标

利用《品德与社会》,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展,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http://www.youer8.com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由于受学科性质的制约,原大纲是以树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设置,教育学生以故事为载体,以正面教育为基本方式,过分强调品德教育的认知要求,过分地关注教材,而忽视了低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不是从划一的品德教育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而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围绕学生个人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大板块,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道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目标上构建教学内容。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世界,不同于观念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学生,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怎样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21世纪的现代社会非常注重合作和交流,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合作和交往意识很差。所以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尽快地让他们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
     如:《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
     再者,我们还可以设计“参观校园”、“我爱学校”活动,在欣赏校园风貌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热爱学校之情。并通过较快地熟悉环境,尝试着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通过“找朋友”、“团结力量大”等活动,让孩子尝试集体生活的乐趣。通过学校里的安全活动,让孩子知道上、下楼梯慢慢走、靠右走,不从高处往下跳、不拿尖利的东西、不跟陌生人回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孩子在学习上、集体劳动中(值日生)、课外活动中所取得的一丁点儿成绩,作为品德与生活的老师应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真诚的语言适当给孩子以表扬、鼓励。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因此,我们应该俯下身子来,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教育中应尽力克服过去的思想品德课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德育养成体系的弊端。从儿童最贴近的寻常的生活常规入手,以联系儿童生活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求知
    过去上思想品德课以“灌输”为主,把学生当成“木偶”,当成“教”的对象。叶澜教授强调“只有关注学生潜在性、才会去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气氛,需要给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人生的直接生长提供发展的“空气”、“阳光”和“水”,需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寓有生命的个性化的过程。
    新课程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元化,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一切都在于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种校外的资源,让学生动手进行调查,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
春天是个种植的季节,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种植、观察、记录,可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种子发芽了》一课,首先提前两周安排学生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挑选合适的种子种在花盆里,认真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课堂上,我不但安排了观察种子的环节,还通过展示台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种的小苗拿给大家看,借助挑战赛形式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种埴体会、感受,通过比一比、评一评、说一说,把游戏、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儿童的实践操作、观察、记录、游戏等,激活了儿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新的课程标准就是为了改变原思想品德课僵化呆板封闭的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追求知识的主动还给学生。

[1] [2]  下一页


Tag: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上一篇:运用有价值评价,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