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幼儿吧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4.2直接比较导学案» 正文

4.2直接比较导学案

[01-22 15:27:47]   来源:http://www.youer8.com  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   阅读:8247

概要:【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2、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能力目标]通过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学习重点】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学习难点】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学习准备】学习课件、书包、简易“天平”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轻与重。3、我们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4、用手掂一掂。5、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比较物体的轻与重。你们愿意吗?6、愿意。二、 探究新知:(一)谁的书包较重(两个书包):1、现在我请两位小朋友拿出他们的书包?谁来试一试比较他们书本哪个较重,哪个较轻?2、略。3、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用手掂一掂)4、还有什么方法吗?(用橡皮筋)5、那看来橡皮筋要很粗,不然肯定会断裂开的。6、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出示简易“天平”7、这是比较物体最简单的工具了,简易“天平”。我们只要把两个书包放在两边,

4.2直接比较导学案,标签: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大全,http://www.youer8.com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2、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实物的操作,学习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亲身体验的过程,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学习难点】

  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学习准备】

  学习课件、书包、简易“天平”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轻与重。

  3、我们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

  4、用手掂一掂。

  5、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比较物体的轻与重。你们愿意吗?

  6、愿意。

  二、 探究新知:

  (一)谁的书包较重(两个书包):

  1、现在我请两位小朋友拿出他们的书包?谁来试一试比较他们书本哪个较重,哪个较轻?

  2、略。

  3、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用手掂一掂)

  4、还有什么方法吗?(用橡皮筋)

  5、那看来橡皮筋要很粗,不然肯定会断裂开的。

  6、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出示简易“天平”

  7、这是比较物体最简单的工具了,简易“天平”。我们只要把两个书包放在两边,你们看?

  8、向这样,根据某种现象直接就显示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这种比较的方法就是直接比较。

  板书:直接比较

  (二)谁的书包较重(三个书包):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各自的书包放在简易“天平”上比较书包的轻重

  2、学生进行直接比较。

  3、好,现在老师手里有三个书包,分别是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的,你们能想一想,用简易“天平”比较出谁的书包较重吗?

  4、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交流。

  6、回答略。

  7、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要点吗?

  8、比较的时候要进行多次,应该记住每一次比较的结果。而且两个两个比较不能遗漏。

  9、小结。

  小结:比较三个物体的轻与重,应该用推理的方法,两两比较,不能遗漏,最后得出结果。

  三、 巩固练习:

  (一)谁的书包较重?

  1、谁的书包较重,请学生完成书上第37页的第一题。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4、小结:

  最重的书包是小胖,较重的书包是小丁丁,最轻的书包是小巧。

  (二)谁的书包最轻?

  1、我们小朋友本领都很强。现在我们的难度加大了,你们有信心完成下面的任务吗?

  2、愿意。

  3、现在我们出现了四个书包,要比较谁的书包最轻,怎么办呢?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方法。

  5、学生反馈结果。

  小玲的书包和小淘气的书包差不多重,而小淘气的书包比亮亮的书包重,康康的书包比亮亮的书包轻,这样经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出康康的书包最轻。

  6、小结。

  比较的时候,物体数量增加,比较的次数也同时两两增加,一定要详细掌握每次比较的结果,整理出里面的规律,就能得到结果。

  四、 拓展新知:

  (一) 四人一组,比一比,谁的书包重?

  1、按照书包从重到轻的顺序,写出小组同学的名字。

  2、你比了几次,才得到这个顺序的?

  3、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4、小结:

  我们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一定要借助顺序关系的传递性。两两比较不能遗漏也不要重复。

  【说明:通过拓展部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顺序关系的传递性,并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Tag: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大全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 - 二年级数学课程同步

上一篇:4.3 间接比较导学案

《4.2直接比较导学案》相关文章